2025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识字与积累 掌握“块、捉、急、直、行、死”等生字,重点区分“也-他-地”的用法,理解“偷偷地”“飞快地”等副词表达。 积累“一块儿、捉虫子、急得直哭”等短语,感受角色动作的生动描写。2. 语言运用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对话,注意感叹句“鸭子哥哥,谢谢你!”的情感表达。 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复述故事(如“因为小鸭子不会游泳,所以小公鸡救了它”)。3. 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伙伴间互相帮助的友爱精神,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习性的科学常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字识记与角色对话朗读。 难点:理解“小公鸡为什么不能捉鱼”“小鸭子为什么不能捉虫”的习性差异。三、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小公鸡、小鸭子)、课文插图画板(草地、河边场景)。 词卡(“一块儿、忽然、救命”)、生字书写动态课件。 科学小知识视频(鸡鸭的脚蹼与习性对比)。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课题导入与生字学习1. 情境导入(5 分钟) 展示谜语:“头戴红帽子,脚像小扇子”(谜底:小公鸡)、“扁嘴巴,会游泳”(谜底:小鸭子),引出课题并齐读。2. 生字教学(15 分钟) 活动 1:偏旁归类 对比“捉(扌)”“急(心字底)”,总结动作与心理的关联,拓展组词如“捉虫、捉迷藏”“着急、急忙”。 活动 2:字形书写 动态演示“直”的笔顺(强调中间三横等距),学生书空练习。3. 初读感知(10 分钟)1 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自然段,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做了哪两件事?”(捉虫、捉鱼) 分组接力读课文,纠正“忽(hū)然”“身(shēn)边”的发音。第二课时:文本精读与表演拓展1. 图文结合析情节(12 分钟) 关键段落解析: 草地场景: 对比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与“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用动作模仿体会“吃得很欢”与“急得直哭”的差异。 河边场景: 播放科学视频,理解小公鸡落水原因(鸡爪无蹼),讨论“为什么小鸭子能救小公鸡”。2. 角色朗读与表演(10 分钟) 分角色朗读对话,重点指导感叹句语气: 小鸭子:“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热情) 小公鸡:“鸭子哥哥,谢谢你!”(感激) 戴头饰表演“河边救援”场景,加入“扑翅膀”“划水”等动作。3. 主题升华(8 分钟) 讨论问题:“如果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