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病人的鉴别及护理CCU二魏淑红一、心肌梗死概念,先兆,诱因,诊断二、心肌梗死部位的鉴定三、常规护理方法四、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五、不同治疗方案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六、经验分享心肌梗死的概念、先兆•心肌梗死概念: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心肌梗死的先兆:50%-81.2%的病人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交较以频繁,性质较剧烈,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心肌梗死诱因心肌梗死诱因•1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心肌收缩,心率,血压增高,冠脉张力增高。•2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高脂肪饮食后,血脂增高,血黏度增高。•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排便时,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猛增。•4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停,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心肌梗死诊断心肌梗死诊断•1临床症状:最突出症状是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位:胸骨体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界限不清,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尺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尔有至颈,咽或下颌部。•性质:胸痛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也可有烧灼感。•持续时间:疼痛时间大于30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均不能缓解。•2心电图表现: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的导联上出现STT改变或异常Q波出现,并表现为动态演变。•3血清心肌酶的改变: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同工酶4小时后升高。1心肌梗死部位的鉴别心肌梗死部位的鉴别心肌梗死病人常规的护理方法•原则:•1休息与活动的护理:急性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卧床休息72小时后床上活动,5天床下活动。•2氧疗:通常鼻导管吸氧24-72小时,流量3-5L/min。•3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监测:体温,24-48h,T38℃<39℃心律失常血压的变化。•4疼痛护理•5饮食护理•6排便护理•7心理护理:恐惧焦虑抑郁社会因素(家庭经济文化),疼痛时护士应尽量陪伴病人身边,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护理1、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ECG可以判断。首先观察消化系统的症状,做好预防准备,观察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Ⅰ°Ⅱ°Ⅲ°--临时起搏器。2、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护理:病人疼痛程度比较重(心前区),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卧床性心绞痛)。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快速性心律失常。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病人疼痛程度非常重,可因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疼痛出现休克或低血压状态。4、下壁心肌梗死合伴右室心梗的病人观察及护理。不同治疗方案的心肌梗死病人护理•1、传统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2、溶栓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3、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溶栓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一)适应症•1、反映左室下壁心电活动的3个导联(II、III、aVF)中有2个导联或反映左室前及侧壁等前胸导联(V1~6)中有2个相邻导联或I和aVF导联的ST段抬高≥0.2mV或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且含硝酸甘油后,ST段不回降。•2、心肌缺血性疼痛、持续20~30min或以上,含硝酸甘油后症状不缓解。•3、心肌缺血性疼痛发病时间少于6h•4、年龄小于70岁,年龄大于70岁者,需视患者的体质情况来确定。•5、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h,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溶栓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二)禁忌症•1、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160/100mmHg者。•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h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溶栓前:•1、询问病史,了解病情。•2、溶栓前检测各种酶类,特别是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常规及ECG。•3、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