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有效应力2019年4月一.检测依据1.《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DB33/T2154-2018(浙江地标);2.《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指南》DB34/T3177-2018(安徽地标);3.《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1638-2017(福建地标)注:以下内容按此规范展开;二.仪器设备反拉式有效预应力检测仪(SRS-PTT-S)三.检测方法原理1.检测方法反拉法:在外露钢绞线上安装工具锚,并在工具锚和原锚头(工作锚)之间设置千斤顶及位移、力传感器。2检测原理张拉钢绞线,当反拉力小于原有预应力时,夹片对钢绞线有紧固力,不发生位移。而反拉力大于原有预应力时,夹片与钢绞线一道也参加伸长。此时,夹片的位移急剧增加,因此,测量夹片的位移趋势即可判定有效预应力。从理论上讲,只要夹片产生相对于锚头的位移,即可判定张拉力已大于原有有效预应力。夹片产生相对于锚头的位移与孔道内钢绞线的自由段长度有密切的关系。典型的单根张拉的位移~力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反拉法检测开始时,反拉力慢慢增大,各个部件设备间空隙进一步被排除,此阶段反拉力增加较小,而位移迅速增加,在F~S预应力曲线上斜率较小,如图中的OA段;OA段结束,各个部件间空隙全部被压紧,此阶段随着反拉力增加,位移增量为工作段钢绞线的弹性变形,曲线的斜率趋于稳定,如图中的AB段;AB段末端,反拉力达到平衡锚下有效预应力与静摩擦力之和,反拉力持续作用,完成克服摩擦力,此时,预应力体系将进行一个调整,如图中的BC段,此阶段夹片与锚具之间的摩擦消失,夹片将随着钢绞线向外移动,直至被限位板(筒)限制住;当夹片松动后,反拉力继续增大,此时位移增量为工作段钢绞线和锚下锚索弹性变形之和,显然此时单位反拉力带来的位移量大得多,在F~S曲线上斜率减小,如图中的CD段。因此,C点以后的张拉可以认为已经克服了夹片摩阻,因此,也可将C点作为预应力的判据。四.评定标准1.有效预应力标准值设计张拉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按以下方法进行推算:锚下有效预应力标准值≈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锚口摩擦损失应力值-预应力筋回缩损失应力值。2.锚下预应力相对偏差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得到相对偏差E,见公式:式中:E—锚下预应力相对偏差;FD—锚下有效预应力标准值;Fc—测试有效锚下预应力。3.锚下预应力评定实测有效预应力与判断标准的偏差应不超过±5%注:不均匀度各规范要求不同。五.抽样频率每个预制场前3片必须检测,后续梁片按梁片数量的3%抽检且不少于3片,每片梁随机抽取不少于一个孔道进行检测。六.检测基本要求反拉法适用于锚头、锚索外露,且锚索外露长度满足张拉要求的无粘结预应力工程。对有粘结预应力检测应在张拉后至压浆前进行,检测时间不宜超过张拉后24h。检测时应具备检测所需空间及外露钢绞线长度,应满足二次张拉设备尺寸要求,当张拉端长度不能满足反拉作业时,需进行特殊处理后再进行二次张拉检测。七.测试基本流程硬件连接及安装现场需配备220V电源,待仪器连接完成后,进行如下操作:(1)线路连接将强电输入与220V电源插头连接,强电输出与液压泵电源线相连接,使用电荷电缆将千斤顶传感器输出口与反拉式有效预应力检测仪传感器输入口相连接。(2)通电启动检测仪上面的强电开关,等检测仪的工作指示灯亮起后,再按下起始按钮,这时液压泵通电,可以开始测试。(3)通电准备液压泵通电后,按下液压泵上面的绿色按钮(启动按钮)启动液压油泵。(4)力值清零待仪器启动以后,长按清零按钮,直至仪器显示屏出现仪器清零操作即可。(5)油泵加压启动油泵,向左旋转油泵操作把手,油泵开始对千斤顶进油加压。(6)触点触发油泵停止工作(并记录显示数值)千斤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待张拉至控制位移以后触点触发,千斤顶前端集成传感器探针自动识别信号,并控制油泵断电;同时传感器通过记录此刻千斤顶加载力值并传至检测仪器显示。此刻工作人员可记录下该值。(7)油泵卸荷单根测试完成以后,控制液压泵操作手柄,将操作手柄旋转至油泵中间。此时千斤顶开始卸荷,再将操作手柄向右旋转,油泵开始回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