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综合征眶尖综合征眶上裂综合征海绵窦综合征(FoixTISyndrome)•1920年由Foix首先描述•FoixTIISyndrome(红核上部综合征)横窦直窦窦汇上矢状窦乙状窦颈内静脉翼静脉丛颞叶眶部脑底部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眼上静脉眼下静脉海绵窦的位置及交通冠状切面1.成对的硬脑膜皱褶构成2.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互相交通的小腔隙3.蝶鞍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静脉窦——环窦4.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后达:颞骨岩部尖端长约2cm,内外宽1cm5.血流缓慢海绵窦在颅底的位置矢状位Ac:前床突Pc:后床突Se:蝶鞍OF:眶尖SOF:眶上裂FR:圆孔CC:颈动脉管海绵窦综合征—病因1.肿瘤:淋巴瘤,脑膜瘤,垂体瘤2.血管性疾病:海绵窦血栓形成,颈内动脉动脉瘤,CCF(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炎症•非特异:Tolosa-Hunt综合征(痛性眼肌麻痹),结节病,炎性假瘤,垂体炎•特异性:真菌,细菌临床表现1.眼肌麻痹:同侧所支配眼球运动神经(III,IV,VI)损害(VI受损出现较晚),导致全眼肌麻痹、眼球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均消失,并有复视。2.感觉障碍:同侧三叉神经第一支(V1)受累,出现同侧眼和额部疼痛或麻木、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3.同侧眼球突出和眼结膜充血、水肿。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前、中、后三组海绵窦综合征。前:V1(眼支)中:V1,2(眼支、上颌支)后:V1,2,3(眼支、上颌支、下颌支)眶上裂综合征眶上裂: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的裂隙神经走行:III(上,下),IV,V1,VI病因:1.肿瘤2.血管性疾病3.炎症4.外伤:骨折1858年首先由Hirschfeld报道1890年Rochon和Duvigneaud明确了本征临床表现•1.同侧所支配眼球运动神经(III,IV,VI)损害,导致全眼肌麻痹、眼球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均消失,并有复视。III(上):上直肌、上睑提肌III(下):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由于动眼神经入眶是分为上下两支,可有部分眼肌麻痹,累及顺序:外展-滑车-三叉神经眼支-动眼神经,VI麻痹发生早。•2.同侧三叉神经第一支(V1)受累,出现同侧眼和额部疼痛或麻木、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3.静脉受压可致眶部球后水肿,可出现同侧眼球轻度突出。•4.与V1一同经眶上裂的眼交感神经节受累,可出现同侧Horner征。(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面部少汗)•5.X线摄片可有眶上裂骨质破坏或增生。眶尖综合征•眶上裂+视神经,眼动脉病因:1.肿瘤2.血管性疾病3.炎症4.外伤1927年首先由Rollet报道又名眶上裂视神经孔综合征临床表现•1.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2.视神经:由于视神经炎和视乳头水肿,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或出现中心暗点与周边视野缺损。•3.还可伴搏动性眼球突出、眼后疼痛及结膜充血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