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朊毒体、真菌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2、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主要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4个方面。3、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5)体液或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6)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4、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发生局地流行甚至全球大流行。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多在38℃以上。伴咽痛、头痛、咳嗽、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部分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3、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传染期:发病后1-7天内有传染性,2-3天感染性最强。传播方式:可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传播。4、流感与普通感冒的鉴别普通感冒可由多种细菌、病毒感染导致,发热体温不高,甚至不发热。出现流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等症状。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体温较高,通常在38℃以上,自觉发冷、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咽痛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为轻症病例,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病原学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2、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3、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1、病原学: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居多。2、临床表现:该病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度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3、传染源:病人(包括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