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设计古荥镇实验小学:赵慧【教材分析】《凡卡》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专题当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本文表达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学情分析】《凡卡》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对于刚刚接触外国文学作品的学生来说比较复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的预习作业:把课文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工具书来理解;把文中有疑问的地方打上标记,以备在课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预习来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4、在感悟凡卡悲惨命运的同时,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美好生活地珍惜。【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教学方法】问题导读以读促悟引导交流【学习方法】读读——找找——画画——议议——说说——写写【教学准备】1、作者简介2、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3、找出文中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回忆的内容分别做上不同的记号。4、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苦难的生活,理解凡卡痛苦的内心世界。教学环节:环节一:情境导入,呈现目标时间:3分钟1、情境导入: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她的的悲惨命运让我们痛心。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位同龄人,虽然他们没有处在同一个时代,没有处在同一个国度,但是他们悲惨的命运却是相同的。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契诃夫所写的短篇小说《凡卡》中的人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呈现目标,明确学习要求大屏幕出示: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3、找出文中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回忆的内容分别做上不同的记号。4、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苦难的生活,理解凡卡痛苦的内心世界。【设计意图】在这个导入环节,我联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导入新课。寻找凡卡与小女孩命运之间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