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一、概述《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7课,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通过学习两个课时,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根据教学大纲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思考和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发现问题后,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本课将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性化阅读为指导,进行教学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理念:《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本文可以分成四部分,教学时没有按常规逐段进行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体会文章的中心。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教学方法:采用“发现问题——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法指导:在质疑和发问中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就像鸟儿离不开天空。可我们昨天见到的鱼却可以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板书课题)读题。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玉泉游玩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常专心,画鱼画得活灵活现。)板书:看鱼画鱼二、品“画鱼”感受“鱼游到了纸上”。1、师:看来你把上节课的知识学到了心里去了,老师为你高兴,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鱼是自己游到纸上的吗?是怎么上去的?青年竟然能把鱼画的像在纸上游动,看来这位青年非常的厉害,那他是怎么把鱼画得像在纸上游动的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师: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生齐读。)师:在谈感受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两个词,工笔和速写都是画的一种画法,工笔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特点是用笔工整,细致,速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描写出来,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看看那张是工笔,那张是速写。2、下面谁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生:我体会到了青年画画很认真,我体会到了青年的画技很高超.)师:有相同体会的请举手,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他画鱼认真的?(一丝不苟)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丝不苟来说一句话.(做事很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文中指青年画鱼很认真,一点不马虎。)很好,从你的句子中,老师知道你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