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担任党政领导干部实行差额考察问题的研究...去年全市组织部门重点调研课题差额考察是在选拔某一职位干部时,确定的考察人选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考察方法。当前实行差额考察是干部考察制度改革的一大方向,它可以扩大考察面,拓展选人用人的范围,实现优中选优、好中选好,提高干部考察的质量;可消除多年来在部分人思想中形成的“考察提拔”,考察的对象必然得到提拔,考察只是一种形式,考察结果不影响最终使用的误解,从而调动职工群众参与配合考察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增加干部选拔过程的透明度,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有效地避免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干部工作导向。一、差额考察的基本做法⒈科学地确定差额考察的适用范围。对干部的考察什么情况下适用差额,什么情况下不适用差额,应看具体情况,不能搞“一刀切”。笔者认为,目前看,以下范围内适用差额考察:⑴在公开选拔中,对笔试、面试、自身资历等综合评价名列前茅的干部;⑵对某一职位来说,组织上掌握的合适人选较多,每个干部素质不相上下,需要做深入的考察了解,经过认真的比较鉴别后才能作出最终评判的;⑶某一职位人选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的人选不一致的;⑷对一个职位的人选,经过单位党委(党组)研究同意,呈报上级党委,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初步掌握还有某个或某些同志不错,但究竟怎样,确定性的定语不能下,对他(她)们的情况不能进行准确界定,比较优势不明显的;⑸拟在同一行业同一地区和同一行业不同地区提拔的干部;⑹平职交流的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重要部门领导职务及(县、市、区)党政正职以及任职资格有特殊要求的领导职务。以下情况不适用差额考察:⑴拟考察对象在职务空缺单位或系统非常突出、优秀,上下级组织掌握的情况一致,特别出类拔萃的;⑵拟提拔的非领导职务;⑶跨行业交流提拔的干部;⑷组织上定第1页共5页向培养、挂职锻炼的;⑸除特殊岗位外,平职交流的人选。⒉科学地确定差额考察对象。差额考察对象应是下级党组织或领导干部推荐,组织部门领导酝酿,并对拟作为考察的对象有初步了解,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从而上分不出彼此,只有通过差额考察才能分出熟优熟劣,在这种情况下,征求党委主管和主要领导意见后再确定下来。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本地实际,研究拟提拔领导干部数量以及找出可能出现的一些复杂情况,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的情况下,由党委组织部门按照后备干部优先、专业对口优先、级别高的优先的原则,研究确定差额考察对象;如果推荐的人选较多。按“三优先”的原则不能确定差额考察对象时,应对推荐的人选进行初步考察后,一般可按:的比例确定,特殊情况可按:或:的比例确定正式考察对象。⒊科学地确定评价标准。在具体考察时,为保证考察质量,要制定同一评价标准。在几个大的、重要的方面应确定共性指标,如人选的思想意识、政治理论素质、社会形象、从政名声、领导才能、工作业绩、发展潜力或创新能力等,同时还要针对不同职位确定不同的专业考核指标体系,以便把考察对象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对比,避免随意性。要采取同一个考察组来完成同一职位的考察对象的考察的办法。以避免由于不同考察组的考察人员自身素质、知识水平、生活工作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对评价标准理解和掌握的不一致,而造成考察评价的差异,影响公正性。二、差额考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选拔任用干部实行差额考察,是对传统干部考察模式的改革、创新,在实施差额考察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和解决好以下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搞“陪衬”考察。即为了保证领导推荐或组织上内定的人选能得到提拔重用,故意安排“软差”,把那些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政绩平平的干部作为差额考察对象,从而使稍显优秀的同志突出出来,影响了差额考察的真实性。为有效地预防此类情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要求、按程序办事,不准带着倾向性人选去考察;另一方面要第2页共5页注意把握考察对象的水平、素质、能力、政绩的情况,目前,可以建立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资格考试制度,只有取得一定级别的资格,方能作该级别干部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