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备课第一课时劳动最光荣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自觉发扬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精神,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二、活动过程主持人:劳动创造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从个性形成看,劳动能掌握生存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各种人际关系,劳动是个性形成的基本途径之一.1、小品《谁对谁错》2、抢答(1)“劳动节”是几月几号?(2)谁洗过碗?(3)谁整理过自己的房间?3、由学生畅谈其他热爱劳动的表现。4、小组合唱《我是勤劳的小蜜蜂》5、评比班级里最勤劳的小蜜蜂。6、全班朗诵《锄禾》7、合唱《劳动最光荣》三、总结我们不仅要热爱劳动,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开始,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美化教室,美化家园,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第二课时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主要权利、主要义务以及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法定程序和基本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了解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能结合实际畅谈自己的职业理想,并结合当前社会上一些人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谈谈劳动者怎样遵守职业道德并以主人翁的姿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探究社会时政问题等活动,通过讨论、辩论、模拟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等方法,突出教师的指导性、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协作,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劳动者权利和义务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争取集体荣誉的情感。懂得: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正确对待劳动着的权利和义务,要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将来走向社会首先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端正对待劳动者的态度,每个劳动者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在为社会的进步做自己的贡献,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端正自己作为未来劳动者的态度,将来自己走向工作岗位,不管从事什麽职业,应该作“干一行,像一行”,自觉按照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关于“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建议一、关于“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教材分析:本框题在第一节讲述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部门结构以及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引申出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只有劳动者的权利得到切实保证,义务切实得到履行,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三大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才会飞速发展。本框题着重讲述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等知识,其中提高职业技能以及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本框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第四课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本框题的教学难点。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职工下岗问题是本框题的热点。解决了本框题的这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后两个框题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本框题的逻辑结构是首先阐明了在我国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的。这里提到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指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在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权利与义务涉及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但作为劳动者,其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教材列举了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八项基本权利和履行的五项基本义务。教师在解释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时可以和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职工下岗现象联系在一起,分析企业职工下岗失去了工作是否意味着企业剥夺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属违法行为?在解释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时,主要讲解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这两点义务。在讲第一点义务时,要从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及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的紧迫感两个角度分析。讲第二点义务要从什么是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