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砥砺前行意思[河南农信社:改革任重道远]XX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鲁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力争5年内,河南所有县(市)农信社全部完成农商行组建工作,基本建立起现代农村银行制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近日新华社报道,XX省XX县区尚村农信社正式进入破产司法程序,成为全国首家被批准破产的农村信用社。这在业内被视为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标本,并对进行多年的农信社改革进程来说意义深远。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来,作为我国最后一轮金融改革的主角,农信社改革的一举一动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20XX年,银监会提出,现有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并且要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农信社股份制改革。那么,作为机构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存贷款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XX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河南农信社),在农业大省河南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其改革创新之路走得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距离农民最近的银行。在农业大省河南,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显得更加举足轻重。河南农信社官方网站资料显示,目前,河南农信社有143家县级法人机构,其中18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124家县级联社,5326个营业网点,网点覆盖XX省全部乡镇,很多人员集中的村也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截至今年4月底,河南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3072.63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766.40亿元,占河南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第1页共4页款总额的90%以上。XX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鲁轶此前在就农信社支持小微企业答记者问中表示,针对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现实状况,河南农信社探索推广了“公司+基地+银行+农户”的信贷新模式,并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肯定和认同。河南农信社还尝试开展林权、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三权”抵押试点,因地制宜推广涉农补贴、农用机械抵押、渔业权、采矿权等新型担保方式,着力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此外,在支持好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河南农信社还树立“大三农”观念,重点围绕粮食核心区、规模养殖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重点领域开展信贷服务。逐步改制为农商行从实际运作来看,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有几个发展模式,一种是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纳入银监会监管系统。另外一种,大部分所做的是进入联社,由地方来监管。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采取的是廉政监管、各自独立法人的模式,这是主导模式,但也是一个被诟病最多的模式,必须改革。最后一种是不通过兼并重组,也不是上级政府主管,而是通过破产退出市场。20XX年以来,拟组建银行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均选择了农商行模式,这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德勤中国的报告分析称:“农商行之所以发展比较快,正是因为产权明晰,制度规范,定位正确,理念也比较超前。”鲁轶在今年3月举行的XX省农信社20XX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河南农信社将着力加快改革创新,持续提升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县级行社股权改造全面完成。登封、兰考等9家县域农信社达到农商行组建标准,固始农合行改制为农商行。以整合郑州XX县区农信社为基础组建中原农商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部分省辖市整合XX县区农信社分别组建农商行。此外,今年河南农信社还将按照关于研究设立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部署,支持县级行社围绕“十大创新计划”自行确第2页共4页定改革创新的目标和重点,积极开展区域性的改革创新试点。鼓励设立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等“试验田”。今年年初,鲁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力争5年内,河南所有县(市)农信社全部完成农商行组建工作,基本建立起现代农村银行制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而河南农信社的改制计划和具体时间表有待进一步考证。前行中存在几多无奈在联系河南农信社采访的过程中,从与其办公室负责人的简短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河南农信社凭借着网点多、覆盖面广、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为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