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认为对的事,可能会害了你很多年前,我很喜欢看一些文艺作品。大多数文艺作品的价值观通常是崇尚:自由,美好,做自己。学生时代,我对这种追求深信不疑,并为之付出实践。但逐渐,我发现,这个事情有点不对。首先,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最坚决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的那群人,通常是一群文艺青年。他们身体力行的实践这个精神:去做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在乎世俗的目光,人生是过给自己的。你的青春很短,不要年轻的时候瞻前顾后,老的时候的徒留后悔。因为我刚毕业的时候,就追求自由和理想,做了大半年的职业股民。有很多空闲时间,所以老去全国各地旅行,因此,有机会跟各种各样的文艺青年混在一起。他们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有个共同点:大多数都很穷。并且,我零零散散的和其中一些当时看起来非常有趣有故事的人保持着的一点联系,从他们偶尔展现出的成长境况来看,很多年过去了(十年以上吧),他们之中许多人依然很穷。穷这个事情,并不是什么缺点,也并不值得嘲笑或者诟病。但是,拥有物质资源多寡作为社会衡量阶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如果一个群体,大规模的集中在物质资源分配的中下层,这就说明,这个群体的行事准则可能就有问题了。可能有人会说,追求不一样。文艺青年不追求物质生活,他们只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说到关键点了,那么反过来问一句:除了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文艺青年们追求穷困吗?他们喜欢穷困吗?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穷困吧。问题来了,如果你的行为方式,将导致你未来的贫困,你还会去做它吗?不言而喻。可能说的比较绕,我说的更直白一些:A:文艺青年们在年轻的时候,坚决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事情。B: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就是要多去看看世界,多风花雪月,让精神富足。C:他们在这些事情上花了大多数的精力与时间D:他们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美好世界里,越发刻意与传统社会价值对立E:随着年纪增长,他们中大多数开始考虑(或者被动)回归主流社会F:回归主流社会,需要房需要车需要养小孩,需要钱。G:放下自己的清高追求,认为赚钱也是重要的。H:想要赚钱,然后发现赚钱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来不知道怎么赚钱,二来拼不动了。这里面,有两条是前后截然不同的觉得对的事情:第一条是追求风花雪月,第二条是追求钱财。我们要说到今天的主题了:去做你觉得对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当时觉得对的事情,本身是不对的呢?你并不能确认,你当时认为对的事情,你一辈子都会觉得它是对的。可能随着你的阅历增长,你自己就推翻了对错,但是,时间不可逆。机会成本已逝。你把注,下在了上一个你认为对的事情上。等到你觉得它错了,荷官已经收走了你的筹码。等到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大坑。我来举一个更加令人痛心的例子:小时候,几乎每个父母都会严厉要求我们要好好读书。当时的你,可能能理解好好读书是一件对的事情。也可能不能理解,你可能有更充足的理由去反驳,读书没用,打游戏才好,或者上街当小混混才好,因为小混混可以欺负同学,而同学怕你,最漂亮的女生可能还会喜欢你。时光往后10年,20年,现在大概率过的好的小同学里,并不是当初理解好好学习的那个人,而是,执行了好好学习的人。不管你在年少时,是否能理解好好学习是很重要的,只要你好好学习了,20年以后,你大概率因此受益。等你10年后,终于深刻的,全方位的理解了,好好学习的正确性,你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回头了。所以,你只能痛心疾首的把这个认知传给你的小孩,希望他不要犯你曾经犯的错,你严厉的要求他要好好学习。可是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执行。你痛苦地看着他,他反叛地看着你。一代一代,永恒轮回,无法打破。我甚至觉得,平庸的传递与传承,恰恰就在于此:你认为你要明白什么是对的,然后去做它。但是,很多对错太复杂,你在当时根本无法理解。打破平庸的轮回,最重要的是:你有运气去做一件对的事情。并不管你是否理解它是对的。最近有事没事翻史书,然后看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越是名门望族,越是有成章的家训,然后教育子孙,在家训的原则上,根本不是什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残酷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