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双关趣味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歙县桂林中心学校江村小学 张剑平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用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同时又指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针对这要求,我精心挑选了《爆笑餐厅》这一视频资源(《爆笑餐厅》是一段十分有趣的视频,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由于谐音双关的缘故,显得诙谐幽默,让人看了捧腹大笑),让学生观看,他们在轻松的欢笑之中,在情感激荡之中“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使感到作文的轻松愉悦,从而喜欢上作文。2.遵循中年级习作由说到写再到说写结合的思路,采取多种方式让他们说一说议一议,然后用生动活泼的文字记下来。3.三四年级的写作训练重点是片段,五六年级是篇章训练,四年级习作训练就得注重从片段向篇章过渡,因此本课设计有这方面的两个训练点: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各部分之间的衔接过渡。教学目标1.观看视频,感受我们汉民族语言的魅力(谐音双关),激发习作兴趣,体味用文字与人交流的快乐;2.把重点内容(人物搞笑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写具体,写生动;3.掌握小标题的正确使用,明白文章要有开头和结尾,懂得作文各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教学重点将视频故事写具体,写生动,懂得文章各内容的衔接过渡。教学难点小标题的正确使用。教学准备下载《爆笑餐厅》视频,截取其中的三个小段:属猪、抱一下、蘸着吃。教学过程一、笑话导入,学习谐音双关,体会语言的美妙。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想跟木匠师傅学手艺,师傅答应了,但他必须必须跟师傅学三年,不能随意离开,就是离开师傅,也要经过师傅同意。可是这徒弟学艺没多久,就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背弃师傅离开了。可实际上他的水平还差得远呢!比如他一个人就拉不了大锯子。于是他只好再回去找师傅,他来到了师傅家,看到师傅正和一个木头人拉大锯。他偷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回去后也做了一个木头人。可是他做的这个木头人,只能僵立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没办法,他只好再去找师傅。师傅问他:“你量了木头人的头了吗 ?”“量了”“量了腰了吗 ?”“量了”“量了腿了吗 ”“也量了”“量了心了吗 ”“啊?还要量心?我没有量心啊。”“这就怪不得了”师傅看了他一眼,说:“你没有量心,怎么能学好呢 !”徒弟站在那儿羞愧难当,无言以对。2.想一想:故事中的徒弟为什么羞愧难当?(提醒学生:从师傅的最后一句话中去思考。投影:量心——良心;谐音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