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县中草药材状况的调研报告该县有耕地90万亩,草原面积469万亩,草原分为三类,草甸草原400万亩,占89.6%;沼泽草原48万亩,占10.5%;草本沼泽面积82万亩,占18.1%。土壤以沙质土壤为共同特点,由于该县光照充足,雨量较充沛,对于中草药材生长条件极为优越。一、野生药材资源蕴藏量及分布情况该县是**省野生药材主要产区之一,野生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通过1985年全省野生药材全面普查,全县植物类药材129种,隶属于40科;动物类药材40种,隶属于20科,总蕴藏量达一亿公斤。野生药材主要分布在敖林西伯乡、胡吉吐莫镇、白音诺勒乡、巴彦查干乡、江湾乡和靠山奶牛场、绿色草原牧场、大山种羊场、新甸林场的沙丘放牧区、柴草放牧区及林间地带,这些地区主要药材的蕴藏量约占全县总蕴藏量的90%。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腰新乡、石人沟渔场、他拉哈镇、烟筒屯镇、克尔台乡等地的沿江地带和苇塘、沼泽低地。蕴藏量10万公斤。野生植物药材有芦根、卜黄、黑三棱、水红子等,蕴藏量有7,004万公斤。国家和省定的普查药材品种共418种,该县有83种,占19.5%;驰名国内外的药材有小蒿子防风、软苗柴胡、东北胆草、甘草、远志、玉竹等9种。这些药材色泽正、质量佳,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大宗药材有桔梗、毛知母、黄芩、苦参、地榆、茵陈、益母草、艾叶、茨实、卜黄、芦根等33种。引种栽培的有防风、甘草、茨实、平贝、黄芪、党参、红花、莱服子、大力子等48种。黑三棱、兔毛蒿、徐长卿、柳穿鱼、手掌参等5个品种为首次发现的中药材。二、中草药材种植情况1958年,高家建药材种植场1处,“大跃进”后期解体。1972年,开展防风、甘草野生变家种试验。1974年,绿色草原牧场在草原上大面积种植防风获得成功。到1983年,全县种植防风累计面积3万亩,实存面积5700亩。1988年,县委、县政第1页共3页府注重中草药生产基地建设,坚持国家、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当年种植防风面积5100亩,其中新甸林场种植2000亩,敖林西伯乡种植2000亩,一心乡大荒屯种植500亩,专业户种植600亩。1991年,县医药药材公司在一心乡永胜村建防风种植基地300亩。1992年8月,新店林场再次播种防风3000亩。新店林场两次播种防风,均播种在远离场部的荒草地上,无人管护,遭到破坏。1997年,省局为该县调进防风种子500公斤,种植方式实行村屯联合、个体统种分管的原则,当年采用林药间种、草药混种等多种方式种植防风1050亩。同年,引进**景连炯在胡吉吐莫镇赛罕他拉村承包草原300亩,种防风60亩,龙胆草10亩。1998年春,景连炯所种防风、龙胆草遭风灾被毁,当年又投资3万元,种防风300亩。1999年,烟筒屯镇合光村种植牛蒡2.5亩。白音诺勒乡他拉红村种黄芪30亩,甘草25亩。2001年,县第一良种场建中草药繁育基地,引进资金14万元,对中草药材进行育苗移栽试验获成功。当年育防风70亩,黄芪25亩,柴胡5亩,育成苗1500万株。泰康镇农民成立防风种植公司,种防风1100亩。胡吉吐莫镇所产防风被欧盟认证为有机食品。2002年,县第一良种场出售防风种苗500万株,收入20万元。移栽200万株,面积100亩。一心果树场按一心良种场经验种防风80亩。新甸林场招商引资林草间种防风150亩,甘草150亩。2003年,南方药材板兰根落户本县,实行订单种植,当年订植2000亩。其中胡吉吐莫镇和一心乡分别种板兰根1000亩、500亩,敖林西伯乡与他拉哈镇种植500亩。泰康镇防风种植公司种柴胡50亩。全县实存各种中草药材种植面积5670亩。三、存在的问题该县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草药材种植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离中草药材产业化发展相差甚远,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上还缺乏力度,乱采滥挖现象严重。该县的野生药材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在保护资源方面还得不到高度重视,只注重采集,不注重保护资源,很多药材资源已濒临灭绝,中药材的储量近年来逐年减少。第2页共3页二是由于气候、过度放牧等诸多原因,草原沙化严重,到使草原面积减少,经济利用价值大幅度降低。三是在野生药材种对某县中草药材状况的调研报告内容加载中...植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种植散、乱,没有形成系统化、产业化的经营种植规模,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