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觉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封建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仍然非常强大。本课时承接上单元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如何扫荡封建思想,传播西方民主和科学观念,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在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五四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拉开了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作用的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3.通过搜集新文化运动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同时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如何肩负历史使命,冲破封建思想的精神网罗,开启民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4.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进行自我教育。5.通过学生设计标语和选择角色的活动,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历史的氛围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历史责任感。6.引导学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入手,认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及影响。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启发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现实经验中寻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资料,准备课堂交流;收集五四运动的资料,制作标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整体架构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找出一句你比较关注的歌词。五四的火炬,唤醒了民族的觉醒。设置情景,引出课题《中华民族的觉醒》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后,中1展示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和民国时期留辫子及三寸金莲、鲁迅小说《药》三组图片提问:对联和图片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国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以及北洋军阀在思想文化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对行径,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知1、提问:面对封建势力“尊孔复古”的逆流,怎么办?如何捍卫共和制度?把学生带入沉思,产生求知欲。2、展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图片。学生交流陈独秀等人的代表作品,分析材料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3、讨论:我们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能辨证地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4、讨论:新文化运动的作用。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体会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并为下一个教学内容作铺垫。5、展示“巴黎和会”会场图片,学生作解说,介绍巴黎和会。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原因。6、展示五四运动图片。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经过和结果。7、学生展示设计的标语,并作简单的介绍。可以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历史的氛围之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8、选择角色:在五四运动中,假如你是……,你会怎么做?教师引导学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入手,培养学生分2析问题的能力。9、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讨论:我们应当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继承怎样的精神?从思想情感上来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学习。学生教师引导总结本课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培养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学与教的过程第一课时中华民族的觉醒(情境导入)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找歌词(最引起你注意的一句),引入课题《中华民族的觉醒》但在觉醒前夜,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展示】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留辫子、三寸金莲等图片。【提问】对联和图片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叙述】反映当时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