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阁、综、瞩、蕴、涵、瞬、摩”7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扣住关键词句,理解“伟大的出征”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民族自豪感。4、学习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体会文章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伟大的出征”的含义,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从人物的神情和语言去了解人物的内心,从弄清事件内容去了解事件意义。3.教学用具ppt4.标签鄂教版教学过程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视频导入: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预设回答:“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的情况。(1)听写字词。问天阁、综合、世界瞩目、蕴涵、瞬间、摩托车、磨灭(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①“瞬”是翘舌音。②“综合”的“综”与“踪迹”的“踪”区分开。③“瞩”的最后三笔依次是竖、提、点,不要写成竖折、点。“涵”字右半部分里面不要写成“水”。(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涵”“瞬”。(4)齐读词语。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着“伟大的出征”是分几部分写下来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4.师小结:课文是分三个部分来表现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1—10自然段,写杨利伟即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飞天之旅,人们无比激动地为英雄送行。11—16自然段,写的是杨利伟接受了总指挥的命令,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将永远载入史册。17—20自然段,写杨利伟告别了战友和送行的人们,与神五一起飞向太空。顺学指导直奔重点1.研读第一部分: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达“伟大”的词句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作出批注。2.学生交流,师适时点拨。预设:(1)“再过30分钟……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抓住“世界瞩目”、“国人自豪”引发学生思考:这次出征为什么会令世界瞩目、国人自豪?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师:中国在现代航天史上一直落在美俄后面,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落后,民众素质低下,怎能跟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比试航天科技。神舟五号上天,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美俄两大国后的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标志、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怎能不自豪?又怎能不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读出自豪感。)(2)“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结合课题引导学生领会开门见山、点名中心的方法。预留问题:为什么说杨利伟是英雄?这次出征伟大在哪?指导朗读:读出神圣感,语气坚定,语速慢声音响亮。(3)“……来了……来了……来了……来了……”这是个什么句子?人们的心情怎样?天气怎样?“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4)“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这一天”是哪一天?“这一刻”是哪一刻?它的历史意义何在?(师资料补充: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从明代人万户飞天到早期的“曙光号”飞船,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经历了跨越千年的“梦想期”、“孕育期”和“催产期”。直到1992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决策,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由此铺开了中国载人进军太空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