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②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分析:“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这种表达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下面三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早。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②这种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讨论后明确:第一组: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第二组:“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三组:“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常见以下几种情况:1、数字运用:①使用准确数字;②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2、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例如:大约几乎、可能、大概、差不多、应该等。3、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例如:表时间限定: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在当时、最早等。表程度限定: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表范围限定:绝大部分、极少、大多、一律、很少等。4、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概括规律: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即用词要斟酌、注意分寸;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总之,要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有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结合语法功能和具体语言环境去分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注意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和数量词。在说明文中最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主要是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应重点注意这类词语的使用特点和规律。在说明文中,用表示肯定的语气的句子和确定的数据,自然能准确说明,这也是同学们容易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尚未达到全面、精确的一种估计和推测,要用表推测、估计的语气,就要运用到表概数、约数的词语,这其实也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学以致用,学会分析简单准确的说明语言。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找出例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2、①(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②(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经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