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读后感——读和志刚先生《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读了《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后,我的心里感慨万分。从他身上学到了应该怎么去面对生活。和志刚从小就以聪明、好动、勇敢而在村里出了名,11岁时不幸被高压电击失去了双臂,但他不得不面对“怎么走路,怎么吃饭,接手,读书写字等等”,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失臂不失志,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创造了一个生命强者的精彩人生。失去双臂后,他始终保持了自信与坚硬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练成了口书,并形成了大师。失去双臂后,和志刚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在父亲的引导下,他自信、自立、自强起来。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决定你心情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面对事情的态度,对生活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才能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道路。从书里,我体味到了和志刚的坚持和不懈。拿起书,我便被作者的题记所震撼,“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失去勇气;身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人生失去目标”。绝不深奥,绝未做作,洋洋35万字,阐述的、表达的、揭示的,就这么两句话。但透过作者的不寻常的经历,面对作者完全自立的生活状态,面对他曾获得的32枚全国、省市残运会田径、游泳金牌,面对他已拥有的“口书书法家”的称号,面对罩在他身上的耀眼光环,我却分明看到了一条不知流过多少汗、流过多少泪、流过多少血的艰辛道路。那里面,有为练习走路、跑步而不断跌倒的境况,有为坚持练字而从臂膀(和志刚是从截手再截臂的)、口内流出的鲜血,有为了自立生活而发明和锻炼穿衣、吃饭、解手的尴尬和艰毅,有为了生计而奔波在昆明、丽江各处的落寞与酸楚……30多年时间,作者就这么一路走来,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作者2007年春书写的一段话,“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似乎这段话在汶川大地震后十分流行,说的是灾民的自立,而和志刚先生这几十年的历练,不更感人和振奋人吗。第1页共9页在书中和志刚是一个责任心很重的人,责任心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他的责任心表现在对家人、朋友社会,从一个淘气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好男人、号丈夫,一个慈善机构的重要人物,责任心使他改变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从容,造就了七彩的人生。我们还要学习他感恩的心,他感恩父母及兄弟姐妹为他操透了心,感恩社会上各种机构对他啊的帮助和关怀,感恩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像村里一位老爷爷的话他都一直记在心里,使他感动。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存动力,有了感恩的心,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才能对生活有信心。掩卷而思。我脑海里总回荡着和志刚的感慨,他不回避曾经“吃过苦,彷徨过,失败过”,他还“自己封闭过自己”,也有“大部分日子都在平淡中度过”,但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了,有了今天的成功和自立。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改变的,首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问题是,你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的脚跟站稳”,才能勇敢地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成就未来。第二篇。我有一双上帝之手成败故事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命运不公,只要你坚持。她,天生残疾,没有双臂,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却如有“神助”,不仅会缝衣、做饭、画画……而且念了大学,并且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厄运也没有放过她,先是养父不幸去世,养母重病,接着,她的两个孩子不幸夭折,家中生活仅靠丈夫当保安的微薄收入来维持。为了谋生,她抚平伤痛,开始创业。如今,她所开的网店已初具规模,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即便如我一样不幸,也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坚持。”纯真心愿,感动省长她叫罗凤枝,27年前出生于XX市XX县区吴村。由于天生没有双臂,她一出生就遭到了亲生父母的遗弃,幸亏好心的罗家将其捡起。当时罗家只有两个儿子,因此罗妈妈格外喜欢凤第2页共9页枝。在罗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小凤枝快乐长大,妈妈教她写字,教她做家务,为她上学到处求人。一般的家庭有一个残疾小孩,就不愿意领出去或者把孩子在家里关着,但罗妈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