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丹阳市埤城中学郑俊芳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情势,使“教师的教”充分带动“学生的学”,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仍然停留在单纯教师讲授阶段学生只作为倾听者和记录者,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师生互动更无从谈起。师生互动不是教师简单地讲授知识和学生机械地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在知识、心理、伦理和感情认知等多方面的多维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进行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情感、智力和情商等多方面的发展,更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助推器。本文将从营造互动氛围、创设互动情境、多维互动关注和赏识互动教学等四方面,深入探析师生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一、营造互动氛围,促进自主学习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和教师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意义利用和协调好师生互动作用,努力搭建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互动体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提升语文能力、爱上语文学习。例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一章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经典名著的阅读,使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体验文学散发的夺目光芒教师在《冰心诗四首》的教学中积极创造平等交流的课堂,师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交流文学感悟。教师首先组织学生有感情的诗朗诵,师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语言的魅力。高潮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冰心诗四首》的艺术特点、思想感情。在此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完全化身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共同感悟。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为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二、创设互动情境,提升课堂效率积极创设互动情境是课堂中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的有效途径。教师创设符合教学目的的课堂情境,易于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角色上的隔阂。师生在互动情境中的角色定位,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角色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使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上的互动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新知。例如,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演练课文短剧,教师担任大臣的角色,学生对于课文短剧的教学形式并不陌生,但是对教师参与的课文短剧却感到十分新鲜,因此准备十分积极。在课文短剧的排练和表演中,教师多次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物的心理特点和表现形式,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人物心理和课文1内涵。教师与学生在短剧内外的充分互动,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知识,而且使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动态。三、实施多维互动,关注学生发展在班级教学中,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成绩优秀和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容易形成多个分化的群体。由于群体特点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不同。但教师由于任务繁重,往往只能注意到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和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容易忽略。这样的教学十分不利于师生互动的长期有效开展。教师应当对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成绩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例如,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海燕》一文是一篇感情丰富、寓意深远的佳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单人朗读,但是踊跃举手参与的只是几个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为了使课堂形成多维互动,就专门让几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分别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十分忐忑,频繁地观察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情,这时教师都是报以热情洋溢的微笑,鼓励道:“非常好,声音非常有感染力!”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对性格内向学生的特别关注,使教师可以多维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四、赏识互动教育,充分引导鼓励初中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尚在发展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向上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