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课文删节部分•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此指浅陋)。尔将可于语大道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在)乎见小,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秭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争),仁人之所忧,任士(有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也。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道家初始人老子古今异义:•百川灌河•东面而视•始旋其面目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古义:脸朝东。今义:方位词,东面。古义,脸,面部。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古今异义:•至于北海•见笑于大方之家•子之难穷也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穷:古义,尽;今义,贫穷。对比河伯情百川灌河景两涘崖之间,不辨牛马[骄傲自满,认为自己伟大]北海难穷不见水端[谦虚,不自多,认为自己渺小]秋水时至欣然自喜以为莫己若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骄傲自满,狂妄自大]顺流而东行望洋向若而叹则殆矣见笑于大方之家[自叹不如,自我批评]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这里,因此欣然自喜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道的理解•道是说不清的•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万事万物都是等同的•人应该顺乎自然,返朴归真,回到毫无矛盾的天道境界道的境界•怎样达到最幸福的境界?•怎样达到最聪明的境界?•怎样达到最太平的境界?•如何看待生与死的问题?•如何看待欲望、追求?•如何看待事业、人生观?儒道之争•儒家•孔•子•道家•庄•子思路延伸•1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2知足长乐——不知足长乐•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4“扫一屋”与“扫天下”•5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应多想想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和辨证的思维]《秋水》中的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史记》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是借寓言的力量,来宣传自己的哲学政治主张的高手,其任自然、齐生死、绝圣弃智、避世养生的主张,无不通过寓言表现出来。《秋水》就含蓄地说明了不要囿于一孔之见、闭目塞听、目空一切、盲目骄傲的道理。庄子文章特色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章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