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XX年》体会学习《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从国民在贫困线上挣扎到逐渐解决温饱再到全民步入小康生活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我记得曾看过有些海外的杂志都肯定了中国的崛起,这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十三亿老百姓的共同努力。当然,教育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前些天,我们在学校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个《纲要》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这份文件里,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肯定及重视;在这份文件里,我更看到了教师的欣慰;在这份文件里,我更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及希望。《纲要》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分别是从总体战略方面,从发展任务方面;从体制改革方面;从保障措施方面这四个部分详细的分解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说实话,作为教师,我们做最基层的工作,我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能够让教育普及,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都受到教育。古人的话就证实了这个观点,所以,让教育普及就肯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是,怎么让教育普及。十三亿人口里需要受教育的人群占了多少。《纲要》里作了详细的规划:第一部分首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优先教育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因此,教育要公平,不能以地区或金钱为准则,要保证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发达地区及贫困地区的教育差距要缩小。要高质高量的改革发展教第1页共3页育。其次我们要有确切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第二部分我们的发展任务明确而艰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确保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争取让公民都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意识。在这方面,我们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可以说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在马欣院长的领导下,我们的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方面都已经成型,让从南校区走出的学生都能回来继续受到教育,让沈阳的百姓能够提前得到艺术普及。第三部分为了对学生负责,《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各种体制改革,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现今的考学制度大多侧重于应试教育,对于刚从学生时代过来不久的我来说,这种应试教育对于我们参加工作之后弊大于利,被扼杀了创造力,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很不利。所以,《纲要》里对这种情况也明确的指出“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第四部分充实教育资源,完善学校图书馆、自由微机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开拓性的全面人才,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积极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这也是最有效的培养方式。把主要课程和课余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走进图书室,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游,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的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学习《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让我信心十足,我重分的认识到了国家对未来教育的信心及规划,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改革。但是,应该不困难,因为我相信,这种利国利己的事业第2页共3页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坚信,我国会在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而努力。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