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同学们,五一小长假休闲渡假的好时光,由于中考,不可能远足,学习之余,清晨或傍晚与父母或同学在公园、广场、河堤散步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光现象的复习知识较为零碎,按老师提供的思路整理,理清知识脉胳,记住规律及其应用,才能应对自如。此次整理写在卷子上即可。光现象复习导单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定律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4、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光混合的现象。一、四个现象A.立竿现影B.镜花水月C.杯弓蛇影D.一叶障目E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F.平静的湖水映出桥的倒影G.手在墙上的影子H.坐井观天I.日食的形成J.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K.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L.“日晷”M.雨后彩虹N.潭清凝水浅O湖光映彩霞P风吹草低现牛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海市蜃楼将以上现象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4、光的色散二、四个规律1、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过程:①绕ON向前或向后转动纸板B折,在B板上看到反射光线;②多次改变入射角并测量相应的反射角,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③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可以看到反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实验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反射角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的。说明: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2、平面镜成像①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准备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②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发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能与前面的像完全,在白纸上记录前后两个蜡烛的位置。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实验。③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比较。④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明:实验方法。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实验进尽可能选择玻璃板。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3、光的折射定律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3)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使光线沿CO方向射向O点,则折射光线沿方向射出,这说明。同时得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4、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像的特征。改变烛焰的位置,重复实验。观察虚像时眼睛在物体的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U=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