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理资料,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阅读地理资料和实际调查结果,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3.结合生活、生产实例,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4.学生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和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主要特点。2.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的原因和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教学难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2.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有一种资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来源,还为我们提供了居所。大家知道是哪种资源吗?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产、生活的空间。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利用土地的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大屏幕上的图片信息,说出土地的利用方式。(课件展示)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二、讲授新课1、阅读地理资料——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师: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按照利用方式的差异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土地。其中耕地又可以分为旱地和水田(切换幻灯片)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我们来分析一些统计图表,看看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统计图表,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阅读这幅统计图表,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所占比重较小,只高于建设用地,比草地、林地和难利用土地都少。【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对比,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过渡:那我国的这些土地利用类型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呢?2、小组合作——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各小组分别代表国土资源部下属的“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五个科室,完成不同科室的任务。“耕地”科所在的干湿地区水田参考图2.22旱地主要地形类型参考图2.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图3.11“草地”科所在的干湿地区参考图2.22主要地形类型参考图2.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图3.11“林地”科所在的干湿地区参考图2.22主要地形类型参考图2.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图3.11“建设用地”科所在的干湿地区参考图2.22主要地形类型参考图2.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图3.11“难利用土地”科所在的干湿地区参考图2.22主要地形类型参考图2.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图3.11解决建议小组讨论学生:明确小组任务,与组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完成不同任务,阅读地理资料,培养地理技能。教师巡查过程中,关注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措施,更好地进行学法指导。】教师:现在我们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切换幻灯片,显示“土地资源的分布─1”,请各科室的同学看着大屏幕,确定自己科室所处的干湿地区。学生:观看幻灯片,推选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切换幻灯片,显示答案。学生:核实答案。教师:切换幻灯片,显示“土地资源的分布─2”,请各科室的同学看着大屏幕,确认自己科室所处的地形区。学生:观看幻灯片,推选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切换幻灯片,显示答案。学生:核实答案。教师:各科室的生活环境不同。请大家思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为什么生活环境有差异。我们请耕地科室的同学来回答。学生回答预设: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如果是水田,需要的水量多,所以在湿润区;而旱田相对水田来说需水量小,分布在降水量较少的半湿润区。教师:从这位同学的观点来看,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主要是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