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疾病:动物机体在外部环境的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对畜禽造成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价值降低。2.疾病的经过和转归:潜伏期;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最初症状出现为止前驱期:从机体出现疾病最初症状开始,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的阶段明显期:继前驱期之后,到疾病出现全部的典型症状的阶段转归期:指疾病的结束阶段3.血液循环障碍:分为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全身性指休克和心脏功能不全局部包括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4.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分为静脉性充血和动脉型充血动脉性: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临床上称潮红)静脉性: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5.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6.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相互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7.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8.栓子:阻塞血管腔的这种异常物质9.梗死:由于动脉血液阻断,局部组织缺血而引起的坏死10.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的现象1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戏班的死亡12.坏死的分类:凝固性、液化性、坏疽13.炎症:动物对致炎因素及其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14.发热:恒温动物在致热源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体温调节中枢技能紊乱,以体温升高为主的全身适应性反应热型: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持续数天,而没昼夜体温摆动幅度不超过1℃,如:大叶性肺炎、猪瘟弛张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教程,昼夜体温摆动幅度不超过1℃,而且低点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例如:卡他性肺炎、化脓性肺炎、败血症间歇热:发热期和无热期有规律的相互交替,高热期和无热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主要见于血液原虫病回归热:与间歇热相似,不同的是两个发热期之间有一个较长的间歇期。间歇期可达一周或一月。见于慢性马传染性贫血。15.贫血:单位溶剂血液内,红血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少于正常范围16.水肿:由于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中蓄积过多17.水肿的类型:心性水肿、肾性、营养性、肝性、脑18.败血症:由于病院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持续存在于血液内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病理过程败血症、菌血症、毒血症、脓毒症之间的区别:菌血症指病原体侵入机体,突破防卫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氮在血液中并不生长繁殖,而是呈一过性的,这可能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带菌现象。毒血症指病原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释放到血液中,引起机体中毒。浓度败血症指化脓性细菌以栓子的形式进入血液,随血液转移到全身,在其他组织、器官形成转移性化脓病灶。19.药物: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兽药还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物质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0.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2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内服给药、静脉外注射用药、呼吸道用药、皮肤给药、分布22.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23.祛痰药:氯化铵、碘化钾镇咳药:可待因、喷托维林平喘药:氨茶碱24.β-内酰胺类(药物与应用):青霉素类通过抑制繁殖期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实现其杀菌作用。包括天然和半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包括主要应用于预防或长期用药的家畜。不同的半合成青霉素有各自不同的耐酸、耐酶、广谱、抗绿脓杆菌等特点。如青霉素V耐胃酸但不耐β-内酰胺酶,常用语敏感菌地轻度感染;苯唑西林耐酸、耐酶,主要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氯唑西林耐酸、耐酶常用于治疗动物的骨、皮肤和软组织的葡萄球菌感染;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抗菌谱广,常用语敏感菌所致的肺部、尿道感染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某些感染;羧苄西林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作用较强,主要用于动物的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肠杆菌属的全身性感染、尿道感染。25.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应用):抗菌机理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畅游链霉素、庆大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