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韩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韩愈和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柳宗元社会背景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柳宗元“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随便些。•“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种文体。句读()或不焉()经传()从师()读书()不能()传道()从容()老聃()蟠()苌弘()近谀()作师说以贻()之dòufǒu读准下列句中的重点字zhuàncóngdúbùchuáncóngdānpánchángyúyí阅读、思考、讨论阅读思考题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读懂全文,简析文章内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一.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连词。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今之众人古:一般人今:许多的人。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不同,试加以辨析。1.吾从而师之古:跟随,而,连词,表目的和结果今: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6.师不必贤于弟子所说的(同)差不多(同)先和后(同)赶不上,比不上(同)古:不一定今:不需要三.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各句中的含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老师动词,学习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从师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名词,军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朔气传金柝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流传动词,传授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动词,传递,传送名词,客舍惑而不从师乃大惊,问所从来。跟从。动词。自,介词。有碑仆道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策之不以其道何可胜道也哉道相似也名词,道路名词,道理名词,风尚名词,规律动词,说名词,道德学问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位卑则足羞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意动用法,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种类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被动句式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举一反三六.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皆出于此乎拜送书于庭学于余(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