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铜像屈原列传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面向风雨的歌者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用生命谱写人生赞歌的志者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屈原与端午节龙舟大者可容101人,其中包括一个站头的,一个撑舵的,两个舞旗的(腰旗和尾旗),一个领唱的锣鼓歌乐手和48对桡(rao)片手。小者也有10多对桡片手。1992年10月,宜昌市举办了第二届三峡艺术节暨国际龙舟拉力赛,秭归龙舟竞渡开始走向世界。独醒亭:位于水田坝凉风垭,当地百姓称之为屈原庙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在屈沱领建清烈公祠。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沅湘蛮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涉江•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雷电颂郭沫若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