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年度社会保障工作计划按照十八大报告精神,今年工作重点是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两大建设。(一)实施两大战略,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是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精神,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根据三原商贸发达,群众经济意识强的特点,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未就业大学生等有创业愿望和创业优势的人,主动上门,提供培训、项目指导、贷款等一系列服务,鼓励他们放心放胆创业,树立典型。同时,对一些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对以小做大的,并能带动群众就业和发家致富的成功典型,利用三原电视台、今日三原、三原政府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起到很好的典型效应,激励其他人的创业热情。并给创业典型户授牌,进行跟踪服务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继续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审定、开办融资、项目跟踪等个性化服务。并建立创业者联谊会,为创业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理想。二是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按照“培训为就业服务,就业依托培训,培训与就业结合”的方针,着力抓好培训促就业工作。一是围绕产业抓培训。以“掌握一项技术,发展一种产业,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批农户”为主线,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劳动者就业致富,在陵前、马额、新兴等果区围绕果业开展果树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培训,在鲁桥、渠岸、大程等菜区开展大棚栽植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在洪水、嵯峨等旅游资源丰富的镇,重点开展了农家乐开办、土特产营销等内容的培训。二是围绕企业抓培训。主动与县域工业园内食品、家具、机械加工等企业联系,围绕各企业用工需求和人才需要,大力开展电气焊、车工、食品加工、家具加工、油漆工等免费培培训,提高就业的针对性,促使劳动者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围绕第1页共4页市场抓培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西安家政服务市场开展家政培训;通过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县域内企业的联系沟通,为企业开展订单培训,成功培训转移就业劳动力。三是搭建现代化就业信息平台。利用劳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两个就业服务机构,14个镇(发展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1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208个村级协理员,建立以网络、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传输方式的县、镇、村三级信息传输网络,通过移动、联通等各种网络、短信平台和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利用非常廉价的方式,快捷高效的为就业群体发布提供各类招工用工信息。四是积极开展就业援助。认真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等专项活动,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着力援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四大群体实现就业。特别是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进一步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登记统计与跟踪服务制度,建立就业见习长效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五是扎实落实就业政策。以统筹城乡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一系列扩大就业政策,将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再就业援助、税费减免等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全面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个人自主创业。(二)以人为本,稳步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推进社保扩面工作。把“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作为工作目标,妥善处理广覆盖和多层次的关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向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延伸,积极引导各类人员参加,努力在全县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曾在国有集体企业工作过的农村户籍人员的工龄补贴问题,“三类人群”参加社会保险问题以及新农保加特定人员工龄补贴问题。三是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险“规范化、信息化、第2页共4页专业化”建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