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学习目标1.学习作家是如何修改自己的作品的,从中总结修改文章的规律和技巧。2.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掌握修改文段的基本技巧。3.了解高考是如何针对文章的修改来设题的,并通过一定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专题导读修改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过苦功夫。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写文章要经过数次修改,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使之达意、准确、精练、顺畅。专题十高考信息链接知能优化演练课外延伸阅读文本解读探究文本解读探究1.文章的修改包括哪些方面?具体该怎样进行修改呢?【提示】一般有三个方面:内容、结构和表述。(1)内容:看主旨是否明确,中心是否突出;看材料是否新颖,叙述是否具体。(2)结构:看层次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看思路是否清晰,段落是否匀称,详略是否得当;看前后是否呼应,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严谨。文本探究文本探究(3)表述:看语言是否简洁,文辞是否达意,风格是否统一;看文句是否畅达,句式是否合度,用词是否通俗。具体怎样进行修改呢?要修改好一篇文章,首先应通读全文,把握住主旨、结构、思路,再动手修改;其次要注意先看总体后局部,即修改时应该先着眼于文章的总体结构,再考虑局部和枝节的修改。譬如记叙文的修改,应先看文章整体思路叙述是否清晰,再看所记叙的事情是否新颖、生动,最后再考虑过渡及其遣词造句和标点是否正确。2.如何理解“准确”?【提示】“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严,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一个字不能换;一是流畅,像吃鸭儿梨,又甜又爽口。”(《吕叔湘语文论集》第13页)谨严,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就是最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述客观事物。汉语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异常丰富,要准确地反映和概括客观事物,就必须辨析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地加以比较选择,从浩瀚的词海中挑出那唯一需要的词语。流畅就是文章的句子的层次关系清楚,上下文的衔接、照应自然。3.如何理解“精练”?【提示】精练即简练,就是用最少的话来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一点,历代作家都很重视,他们以“句中无余字,篇外无长语”作为写作的准则,追求“意则期多,字则唯少”的境界。要使文章简练,就要对词语进行提炼、加工,尽量地去掉水分、杂质,保留精华,就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语)。4.如何理解“顺畅”?【提示】顺畅,就是音韵和谐,使自己的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使自己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发挥语言的声韵之美。写文章可以吸收我国古典诗文讲究声律和谐的特点,借助音调的铿锵和悦耳,利用鲜明的节奏,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节奏,是作品创造艺术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语音富于乐感,富有美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就能像音乐、舞蹈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把读者引入到作者所期望的境界,在思想上、感情上引起共鸣,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结构图解结构图解达意·准确·精练·顺畅达意——服从文章立意需要,服从句子的表意准确——真实精练——文字的简约顺畅——音韵畅达高考信息链接“修改病句”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一些具体方法,在此不再赘述。在这里仅从总体上介绍几种常见的修改方法。考点链接考点链接1.朗诵推敲古人把写诗说成“吟诗”,这“吟”就是朗诵。“新诗改罢自长吟”是诗圣杜甫锤炼字句的方法,对我们今天仍然适用。文章写好后,反复朗诵几遍,边朗诵边推敲,就会发现自己的文章句子是否通顺,文字与表意是否吻合,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否得当,感情是否充沛等。2.删除修改鲁迅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时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除,毫不可惜。”文章写完后,只有将可有可无的,与主题无关的“水分”挤掉,才会显得充实而精粹。3.比较分析“有比较才有鉴别”,在修改自己的文章时,要善于把同一处反复修改的不同改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理想的改笔。宋代诗人黄庭坚“残蝉犹占一枝鸣”这句诗,他最初写的是“高蝉正抱一枝鸣”,写后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