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2425/2/24苏州城外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14世。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名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后,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他就是施耐庵。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25/2/24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谨,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25/2/2425/2/24①杨家将后代,原为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翻船而畏罪潜逃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争吵,不得已杀了他,被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梁山排行第17位,绰号青面兽。(第17回)25/2/24“失意、得志、幻灭”(茅盾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25/2/24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症结在哪里?25/2/241.智用天时2.智用地利3.智用矛盾4.智用计谋25/2/24金圣叹:“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古称盛冬挂云汉图,满座烦闷,今读此书,乃知真有是事。”25/2/24智用计谋之举:一是乔装惑敌;二是酒为诱饵;三是卖酒戏法;卖而不卖——买酒喝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25/2/2425/2/24智1:起止时辰的变更,出城后“五七日”的安排;“五七日后”的安排。智2:“逼赶要行”,不敢稍怠。智3:斥责两虞侯的“慢慢地挨”。智4:坚持赶路,不惜得罪老都管。智5:审察7个“贩枣客商”,以攻为守,连发三问。智6:对卖酒汉子的高度警惕。25/2/24“杨志是一勇之夫,一味乱打众人,自然拗起来。虽然由你智勇足备,亦不能跳出这七个人圈套了!徒自作恶耳,蠢人!蠢人!”(金圣叹评)杨志内部分化,晁盖内部却团结一心。老督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杨志的智败于晁盖智下,有更深刻的因素。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总之,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综上,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是理解小说深刻内涵的一把钥匙。25/2/24一个主角一个主角两条线索两条线索杨志:杨志:机警善变机警善变谨慎从事谨慎从事忠于职守忠于职守官欲甚强官欲甚强刚愎自用刚愎自用智送智送智取智取衬托衬托智智11:起止时辰变:起止时辰变更更智智22:逼赶催行:逼赶催行智智33:斥虞侯:斥虞侯智智44:顶都管:顶都管智智55:三问枣客:三问枣客智智66:警惕卖酒者:警惕卖酒者黄泥冈黄泥冈招招11:乔装:乔装招招22:诱饵:诱饵招招33:巧卖酒:巧卖酒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25/2/24好汉好汉歌歌大河向东流啊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咳咳参北斗哇咳咳参北斗哇,,生死生死之交一碗酒啊之交一碗酒啊,,说走咱就走啊说走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