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美术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贺兰一小陈丽芳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则是指一种长期稳定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好的习惯养成更需要老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地去培养。美术课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很好上的,在课上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其实不然,我们美术教师要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这不是一时半会,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更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做到的,在美术课堂上,注意逐步培养以下几种良好习惯是相当重要的:一、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美术课上,大部分美术教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铃响了,进教室环视一圈,发现上节课要求学生所备的学习工具竟没几个人带,不由心中不快,好一顿教训。上课时,很多没带工具的学生无法动手作业,东借西借,满教室的纪律一下便搞得乱糟糟,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下次上课,情况同前。对于手工课或准备的学具较多的课,更是不免生叹: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可见工具材料的准备齐全与否,是一堂美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让学生养成认真准备学具的好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必须做到非常细化的管理,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学具准备习惯:首先可以请班主任协助,教育学生不要偏科。班主任重视美术课,学生自然就不会有轻视美术课的思想。其次,为了保证学生不会遗忘,在美术课的前一天,要求课代表把“明天上美术课,带齐学习用品。二、培养学生专心认真的上课习惯和学习态度。课堂上的“专心”包括了看、听、想、说、画的习惯。看,就是看教师和学生的演示、动作,看时做到不动口;听,就是听教师的讲解与同学的发言,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想,就是想想通过老师的启发你能有什么特别的构思,真正掌握知识是在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的;说,说是回答问题、发表意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并鼓励学生在交流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说才能会说;画,就是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能亲自感受到美、找到美术给予他们的乐趣。三、培养注意课堂卫生和安全意识的好习惯。常常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本很脏,有的已经撕坏了,皱了,有的甚至丢了。一学期结束后作业本很多已经面目全非了还有的学生工具乱摆乱放,使用起来也是毫无条理,甚至手上、脸上,衣服上也都“挂彩”,画笔调色盒用完不清除,颜料干成疙瘩,下次再用时,费工费力,极不方便。这些现象除了和学生平时的卫生习惯有关外,还和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有关。对于这样一些学生,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1、在上色彩课时,为了到保持桌面干净,教室整洁,不给下节课的老师带来麻烦,老师要再三强调要注意洗笔的幅度要轻,兜倒水的的时候别洒地上,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照顾,以免把墨水弄到别人身上。在手工课上,我一般要求学生带两个袋子,一个装工具一个装垃圾,这样既方便又干净,何乐而不为呢!使学生养成一种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当然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更要时刻提醒学生为自己也为同学注意使用刀具的安全,大家共同努力,在顺利的完成活动同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2、搞一些作业展览,在校园新闻中进行表扬,班级之间的作业互相交流等等,让学生自发的去爱惜爱护自己的作业。这样能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学生也就有了好的习惯,美术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这样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美术课虽然不多,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重要的一环,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来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将来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