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结果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7分,共70分)1、武昌起义发生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A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C对国内发生的事件保持中立态度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答案】A【解析】孙中山认为美欧要人,中立之约甚固,其实质他们是扶植袁世凯。2、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主要活动有①扣留汉口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②扶植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③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④英国公使策划南北“和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是在袁世凯夺取政权之后。3、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A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B封建顽固势力强大C中外反动势力破坏D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答案】D【解析】“变法”“革命”分别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领导者同属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其阶级特点就具有软弱性,而决定这一特点的又是薄弱的经济基础。4、武昌起义后至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所起的作用有①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②壮大了革命声势③分化了革命力量④促使革命党人妥协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立宪派的政治立场决定其不可能宣传民主共和观念,①排除。武昌起义后其投机革命,虽有给革命带来了危机的一面,但是它客观上壮大了革命声势,②正确。在南北议和,逼迫孙中山向袁世凯妥协退让方面则体现了③④所述。答案为A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②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③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④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按教材所述即可。6、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是因为①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而建立②革命派在政权中占多数③政府颁布了反封建法令措施④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答案】D【解析】革命的手段并不能决定政权的性质,①项所述错误;④不符合历史事实。7、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对经济方面规定:“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设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平均地权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答案】B【解析】要结合材料所述经济方面的措施,得出正确答案不难。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答案】D【解析】A、B项所述是“民族主义”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项即“民权主义”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因此可以说只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并没有真正实施过。9、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统治大权的标志是A任直隶总督B督办北洋新军C任内阁总理D任军机大臣【答案】C【解析】教材有明确表述,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新内阁。袁世凯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10、《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实际意义是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实现国民一律平等C确立民主共和的原则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答案】A【解析】“主权在民”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孙中山在所著的《建国方略》中说:“予之于革命建设也,本世界进化之潮流,循各国已行之先例,鉴其利弊得失,思之念熟,筹之有素,而后定为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期这三:第一军政时期,第二训政时期,第三宪政时期。第一为破坏时期,拟在此时期内实行军法,以革命军担任打破满清之专制扫除官僚之腐败……第二为过度时期,拟在此时期内实行约法,建设地方自治,促进民权发达……俟全国平定之后六年,各县已达完全自治者,皆得选举代表一人,组织国民大会,以制定五权宪法,以五院制为中央政府:一日行政院,二曰立法院,三曰司法院,四曰考试院,五曰监察院。宪法制定之后,各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