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背景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本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三数乘法,能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这一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进行探索,还要让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由难而易,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也是为了衔接上册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延续,让学生从计算中体验成功与事物的渐近发展。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由卫星运行时间引出一系列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既了解卫星的一些知识,又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以往的书面教材变成了生动的生活教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为探索新知铺平了道路。关于计算的知识,学生很容易马虎,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避免一些问题。但是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因人而异,避免枯燥无味的一直计算到底。《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苏子沟中心小学张二乐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3)情感目标:1、能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2、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三、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四、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图,问:图中的叔叔是谁?师: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今天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它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只需114分。那么2圈、5圈、10圈各需要多少时间?请列式计算。(2)学生汇报。生1:114×2=228(分)生2:114×5=570(分)师:你是怎么想的?生2:用5去乘4,得20,写0记2;5乘1得5加2等于7;5乘1等于5,所以114乘5等于570。生3:114×10=1140(分)(二)、探索新知1、师:真棒!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那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怎么列式?生:114×21①估算。师:很好,请同学们估一估,114×21大约等于多少?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比实际的计算结果大还是小?生1:可以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估算的结果是2000。比实际小。生2:也可以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估算的结果是2200。比实际小。生3:还可以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估算的结果是2400。比实际大。②计算。师:棒极了!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计算114×21的精确结果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积极,现在请各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计算方法。其他同学请边听边看屏幕。展示汇报:(课件出示以下几种方法)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114×20=2280114×21114100×21=2100114×1=114=114×7×3×2114×21=2942280+114=2394=798×3114……114×12100+294=2394=2394228……114×202394……114+2280生:……生:(总结)第一步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第二步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114等于228,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2个十去乘114,结果等于228个十,所以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师:太棒了!8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谁能再说一下?生: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2个十去乘114等于228个十,就是2280,0省略不写,所以8要写在十位上。师:了不起!谁能完整地把这个计算过程再叙述一下?生:……师:说的非常好!你觉得竖式计算与哪一种计算方法比较类似?生:第一种。③强化算理: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④小结。⑤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师:同学们,114×21=2394,精确结果与刚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