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系列试题高一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3)[原人教版](第三、四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据此回答1-4题。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由变法图强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为了()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B.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C.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D.清末“新政”的破产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③各地革命运动的发展④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形成B.开始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C.革命有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D.革命派开始积极发动武装起义4.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5.孙中山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称它与“武昌起义并寿”,主要是因为黄花岗起义()A.是同盟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C.体现了革命党人不屈的斗志D.引发了武昌起义6.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A.缺乏威望较高的革命领袖B.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破坏革命C.清政府起用狡诈的袁世凯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7.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转变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时机已经成熟B.社会各阶层推翻君主制度的共同要求C.资产阶级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D.资产阶级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8.下列各项中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②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③要求民族独立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③④9.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②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③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④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10.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A.建立国民的政府B.设议院、开国会C.国民一律平等D.反对君主专制政体11.康有为、孙中山思想的相同点是()A.主张推翻清政府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坚持独立自主外交212.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夭折,其共同原因在于()①中国封建势力强大②帝国主义列强的直接破坏③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④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孙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A.幻想帝国主义不会破坏中国革命B.对国内发生的事件持中立态度C.兼程回国,亲自领导革命D.要求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保持中立14.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国公使截留中国海关全部税收的主要目的是()A.武装干涉中国革命B.从经济上扼杀中国革命C.从外交上孤立中国D.从经济上资助中国革命15.“辛亥革命打倒了满清,这是革命惟一的成绩。满清打倒了以后,我们固然扫除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但是等到我们要建设新国家的时候,我们又与民族内在的各种障碍面对了”。建设新国家所遇到的障碍有()①帝国主义列强②清王朝③北洋军阀代表袁世凯④立宪派和旧官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共同点是()A.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B.受到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C.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D.要求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