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提速练(七)(时间:30分钟分值:48分)24.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据此可知,当时()A.百家争鸣进入顶峰B.文化统一成为共识C.区域文化融合加强D.儒学主流地位提高C[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游走讲学”“士人游宦于列国”司空见惯,体现了各区域间的交流频繁,反映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加强,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区域间的文化交流,看不出百家争鸣是否进入顶峰,故排除A项;材料是文化交流融合而不是文化统一,故排除B项;苏秦、张仪是战国纵横家,看不出儒学地位问题,故排除D项。]25.对于汉初恢复分封制度,传统观点认为是刘邦鉴于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而导致短命而亡的教训;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基于楚汉战争时已分封诸王的事实;又有学者提出,刘邦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汉族恢复分封制的认识()A.都基于汉初巩固政权需要B.缺少与周代分封制的对比C.后期的观点更具有全面性D.研究视角差异影响着结论D[材料论述了关于汉初恢复分封制的不同观点,不同时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说明研究视角差异影响结论,故选D项。]26.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A[材料中商品包装纸上有商品名称、店铺及地址、强调信誉等,这反映了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选A项;由一个商品包装纸得不出佛教思想兴盛的结论,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活字印刷技术成熟与否,故排除C项;材料只是商家宣传,连商品牌子都没有,未涉及名牌意识,故排除D项。]27.明代规定:凡内官或内使(皇帝身边的官员或太监)传旨,内阁和各衙门必须覆奏皇帝,再次直接得到旨意后,才能施行。这一规定反映出明代()A.皇权专制开始渗入各部门B.注重政治权力规范化运行C.内阁大臣的职权得到扩大D.行政决策正确性得到提高B[根据材料可知这个过程反映了皇权至上,政治权力的规范化运行,故选B项;“开始”的说法错误,皇权专制从秦朝就有了,故排除A项;整个流程中体现的是权力的规范化,皇权至上,看不出内阁大臣的职权扩大,故排除C项;皇权专制很难提高行政决策的正确性,故排除D项。]28.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郭嵩焘出使英国正值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禁其流传的原因在于极力维护“中体”地位,不让国内宣传西方政治方面的内容,故选C项;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并没有禁止传播西方文明,故排除A项;郭嵩焘《使西纪程》是出版第二年因为宣传西方政治被禁,故排除B项;这时期清政府在坚持“中体”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技术,看不出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问题,故排除D项。]29.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这一现象折射出()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许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业,说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选B项。]30.1944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这一报告反映出()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