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举例科学与迷信科学,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科学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以自然界的现实和科学试验为基础的理性思考。事实和规律既是科学的源泉,又是科学的基石,是科学最本质的特征,表现了科学的唯物主义本性。迷信,是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它是人类认识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本身不足为怪,但在阶级社会就复杂化了,它会演变成系统的迷信思想、迷信活动、有预谋的迷信组织、邪教组织等。在当代中国,科学已经比较普遍的深入广大人民的心中,但由于中国历史处于长期的封建迷信中,迷信还依然在社会各界泛滥。目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的、非科学的精神信仰潮流,迷信文化在高校中大肆渲染和流行。大学生中存在算命迷信现象,如看手相、看面相、根据生辰八字预测吉凶、抽签、看相、网上四柱预测,大学生只知有歌星、影星,而不知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元勋”邓稼先、诺贝尔奖的华人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形形色色的迷信行为如果说是出于一时娱乐和消遣的目的,实是无可厚非,但是在长期的追逐和“角色强化”中会不由自主地卷入迷信的旋涡,大学作为传播真善美的主阵地,对这些“迷信行为”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时下让广大人民加深对科学与迷信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实践过程,以及由此而获得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迷信则通常是利用超自然力进行盲目地崇拜和信仰。科学的强大,逼得迷信不得不用科学把自己装扮起来,臭名昭著的“法轮功”就把自己的异端邪说冠以“最大的科学”。尽管“迷信”往往把自己打扮成“科学”以混淆视听,但是,科学与迷信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一、科学与迷信在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上的区别第1页共3页虽然迷信有时候也把自己装扮成科学,但是,只要看它是否是尊重客观事实,是否是尊重客观规律,就可以分辨其真伪。科学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尊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的道路,是人类在继承中发展而来的。科学伴随着客观世界的无止境发展,总是继承前人,昭示后人,处在不断的补充和发展之中,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连续发展的过程。而迷信却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以主观臆想和情感的自我体验为前提,它既否认客观事实又否认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迷信来说,如果承认事实和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基础,所以为了自己的存在,迷信否认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存在。二、科学与迷信在内容上的区别1、普遍性和可重复性就科学试验而言,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做相同的实验,其结果都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它就不是科学的结果。正像石子在欧洲的重力作用下下落,在美洲重力的作用下同样下落一样,科学具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迷信总是把偶然当必然,把个别当普遍,把现象当本质。一些相士则根据与吉凶祸福全无关联的偶然事件来预测吉凶,推出“必然的结果”。但是,偶然不能代替必然,个别不能代替一般,现象不能代替本质,这是科学与迷信本质上的不同。2、接受检验一种理论在没有接受实验的反复验证并得到证实以前,人们不会承认这一理论是科学,所以科学的理论必须接受实践和实验的反复检验,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与科学相反,迷信总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实践和实验的检验,任何迷信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3、自身是否存在局限性由于客观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和发展无限性,人们对其客观事物及规律的认识,必然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不全面到全面的逐步认识的过程。科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连科学自己也承认,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完全解释或说明一切,只能随着时第2页共3页间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加深认识。迷信则总是把自己标榜为万能的造物主,并把造物主标榜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圣。4、允许和接受质疑科学是在实践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在认识上出现不同意见和理论上的偏差甚至是错误,都是难免的,理论上的不完善是正常的。科学从来不拒绝批评和质疑,没有哥白尼、伽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