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期我党秘书工作的三大转变党的秘书工作从完全秘密走向内外有别。有些工作在内部是公开的,在外部是保密的,即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在这个前提下,秘书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斗争的新形势下,党的各项工作都从以国内革命战争为中心向以抗日战争为中心进行转变,党的秘书工作也相应地进行了整顿和变革。组织结构的转变1937年5月3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号召:当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局面形成后,党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应当有所转变。党的秘书工作在组织上的转变,比较明显的有如下几点:增设副秘书长。在1935年以前,上自中央下至区党委均设有秘书长,主管秘书工作。但不设副秘书长,秘书处也不设处长,实际上是单线领导。1935年12月恢复中央秘书处时,根据中央秘书长张文彬的请求,中央书记处任命王首道为第一任副秘书长。1941年9月28日中央书记处再次决定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此后,区党委以上高级机关也相应地配备了副秘书长,增强了秘书工作的领导力量。增设秘书处正副处长。从1926年6月成立中央秘书处直到1934年10月因长征而撤销为止,中央秘书处和各地方秘书处均由秘书长直接领导,不另配备处长和副处长。也是在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上决定恢复中央秘书处时,第一次任命王首道为中央秘书处处长、刘瑛为副处长。处长协助秘书长负责会务工作、文电处理工作和机关例行工作,副处长协助处长工作并主管直属机关行政事务、财务、党务和保卫保密工作。中央局以上秘书处改为办公厅。这是抗日战争中秘书工作第1页共4页组织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1941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调查研究等工作时,毛泽东提出加强中央秘书处的意见,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致同意。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人事安排,同年9月28日中央书记处决定:立即组织中央书记处办公厅,执行书记处的日常工作。委任副秘书长李富春兼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办公厅内设秘书处、机要处、总务处、中直党委、中直管理局、中直机关保卫保密委员会、中直保健委员会和特会科等等。此后,一些中央局也将秘书处扩编为办公厅,使党的秘书工作在组织上进一步得到加强。工作方式的变化国共两党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从而结束了地下状态。在这个转变中,党的秘书工作从完全秘密走向内外有别。有些工作在内部是公开的,在外部是保密的,即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在这个前提下,秘书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1941年1月23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关于加强中央秘书处的意见中指出:今后秘书处在政治上应加强对政策和时局问题的研究,在军事上应成为作战室,在党务工作上应研究各地报告和提出意见,在情报工作上要研究国际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在党政军上下级关系上应加强工作联系。毛泽东的指示,为党的秘书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加强调查研究。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同时,党中央给秘书工作者一项特殊调查研究任务。1941年9月9日王若飞起草的《中共中央秘书处的任务及其组织》要求秘书处做到:首先必须经常综合国内外和党内外重大问题加以研究;其次必须及时将党中央下达的一切重要文电发到各方面去执行,并及时调查各地执行结果;再次必须及时把各地方和各部队上报中央的文件电报按不同性质分配给有关部门及党部研究和处理。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中央书记处办公厅和各地方秘书处还第2页共4页分别成立调研室,专门从事调查研究性质的工作。受命下发指令性文电。党的秘书处除下达文秘业务文电外,还授权以秘书处或办公厅名义下达非文秘性文电。例如,1936年1月16日以中央秘书处名义《转发中央12月23日政治决议案内容致张国焘电》。又如,1942年1月28日以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的名义下达的通知中说:兹将中央政治局1月24日决议照录如下请执行hellip;hellip;负责制定统一办公制度。党的秘书处或办公厅制定的办公制度,一般包括文件的起草、审批、承办、传递、归档、值班员的职责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