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事迹:杨根思——英勇杀敌,不畏牺牲杨根思,原名羊庚玺,1922年~1950年,革命烈士,江苏泰兴人。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1942年,杨根思从上海回到家乡,乡农委会主任给他讲述新四军抗日的故事,杨根思加入了基干队。1943年,区干部在羊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保证了区干部安全转移。1944年2月,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的一名战士。1944年2月22日,参军后的杨根思首次参与作战,攻打伪军据点,他用长矛刺进了敌人的心脏,并缴获了第一杆枪。1945年6月上旬,在浙江,国民党军已占领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3路向孝丰城进逼,杨根思奋勇当先,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新四军开辟了进攻道路,被评选为团战斗模范、华东爆破大王,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杨根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提拔为连长,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并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50年杨根思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阻击美军南逃任务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被追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他生前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20XX年9月,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21916年,肖国生出生在XX省xx市淳口镇杨柳村。1930年,年仅14岁的肖国生就毅然背起竹筒枪参加了革命,并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肖国生参加太沅桥战斗,左腿中弹负伤,由于行动不便,没有参加红军主力长征,被调任少共湘鄂赣西北特委宣传部长。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地方党组织发出了“老兵归队,干部争当模范”的号召,肖国生毫不犹豫第1页共5页地重返部队,回到红十六师担任政治部宣传科长,随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红十六师师长傅秋涛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肖国生任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政治处宣传股长。1938年2月7日嘉义誓师后,肖国生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毅然随部队向华中敌后挺进,不久调任第二团政治部主任。1938年6月,肖国生随一支队陈毅司令员及其部队抵达苏南茅山地区,协助陈毅筹建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组织发展抗日力量,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面对当时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肖国生注重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尤其是部队的纪律教育,强调各级干部要以“身教”影响部队,自己则经常深入基层,与干部战士促膝谈心。部队到了苏南地区,河湖港汊给来自山区的同志带来很多困难。肖国生敏锐地注意到这一新情况,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消除在水网地区作战的畏难情绪,作了很大努力。他还及时抽调部队大批干部战士,深入各地区,配合当地党、团组织,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我党抗日的主张及方针政策,发动爱国青年参军参战,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通过这些工作,不但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还团结了各阶层人士,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发展,使新的根据地很快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1938年12月,陈毅在皖南的一次会议上说。“肖国生同志是我党难得的优秀干部,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和精神,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党的事业和政治思想工作上,这是二团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1939年2月7日,在皖南召开的“二七”政治工作会议上,肖国生被誉为全军“政治工作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青年人模范”。1938年6月下旬,肖国生率二团一营到达丹北地区,参加了夜袭新丰车站战斗的组织工作。肖国生进行战前动员,将政治工作一直做到每个普通战士。战斗打响后,肖国生随军事指挥员到达第一线,把宣传鼓动工作做到火线上。8月12日,肖国生参与指挥二团第一营和第三营作战,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夜袭句容城,毙日、伪军40余人,释放被关押群众100余人,第2页共5页并捣毁了伪县维持会。之后,二团连续取得了打击高资、下蜀、白兔等地日军大小数十次战斗的胜利,威震京沪线。每次战斗之后,肖国生就立即组织政治处干部下连队,指导帮助开展战评活动,认真总结经验,表扬战斗英模,使部队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