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群文阅读提升中学生片段习作能力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会东县新街中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广泛而有效的阅读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增强口语表述能力,提升理解能力,将阅读过的美文美语进行筛选、对比和模仿练习进而化为已用,从而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学生现状:1、大多数学生基础差,积累的字、词、句少,写作中有话又说不出,经常去摘抄一些不能化为己用的文稿;2、分不清口语与书面语,句子空洞,表述条理不清,主次不明,写作兴趣不浓厚,不自信,畏惧写作;3、写作时不能将平时积累的词句加以灵活正确地运用,经常出现记流水账,抓不住重点,不擅运用写作方法,词句缺少文学美感;4、写作时脱离生活实际,多数是“编”作文,“凑”作文,表达不出真情实感......外部因素:我校是会东县新街镇的一所农村中学,建校30余年,但由于学校地域位置较偏僻,学生九成以上是农村孩子,家庭经济贫困,家长很少或基本不会给学生购买书藉,家长文化层次较低,极少或从不指导学生阅读,对学生学习不重视,甚至农忙时候让学生请假干农活,家长忙于生计,出外打工,大多数学生沦为留守儿童,学生自觉性较差,在家阅读的条件较差,加之缺少家长看护,长期以来导致学生自由散漫,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阅读意识不强,缺乏参与阅读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我校在教学上还存在着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的现象,阅读教学多以教师组织以课本为主,抹杀了以学生为阅读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不敢自主参与阅读,不会自主参与阅读,没有机会参与阅读,师生之间缺少课外互动交流。为改变我校种种现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在全省推广群文阅读这一契机之下,我们提出了“借力群文阅读提升中学生片段习作能力”这一课题。一花一世界,一文一细节。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从字里行间,从对比阅读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但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必须立足校情,从基础抓起,把写作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因此以阅读教学为契机,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扩大阅读量,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由积累一词、一句到化为己用,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片段习作。由点及面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们决定以“借力群文阅读提升中学生片段习作能力”为题,开展教学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培养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需要。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为: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还要让学生会主动地阅读、创新地阅读,(因为阅读是一种思维、一种技能、一种探究、一种创新、一种动力、一种掌握、一种美、一种快乐)。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标》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语文课标.实施建议》亦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队伍建设自身的需要。建构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交流为主线”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能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促成教学方法的多样,生成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人本和谐、探究。从不同的年级段入手,探讨不同年龄的学生阅读的不同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全面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位学生的长处与短处,设计在潜质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的培育方案,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得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面,完善自己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