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1.前言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争光”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当然,我国竞技体育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我国举国体制密不可分的。但是,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我们根据我国竞技体育可持发展的具体要求,建立起竞技体育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我国要想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就必须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竞技体育发展采取宏观调控。2.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2.1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竞技体育转型改革的重点是要实现由体育活动的行政型向社会型进行转变。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对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现状的改变,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而目前由于对项目管理中心、协会、职业俱乐部等部门的社会职能和社会角色不明确导致的,造成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协调,其积极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2.2经济职业化和实体化程度较低职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竞技体育主要依靠自身的经营来生存并获得不断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具体的项目特点和其发展程度的制约。职业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指的就是将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商品,通过竞技体育的劳动生产和经营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商业化、企业化的经营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尚短,对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发展的规律及其基本要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也导致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实体化发展水平还十分低。2.3科研与实践结合的水平比较低目前,关于体育竞技运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竞技体育运动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与实践结合的程度比较低,对实践工作缺乏指第1页共5页导意义。除此之外,教练员和运动员动物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其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4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合理在体育项目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体育项目的发展极不合理,一般而言,我国体育竞技的优势项目的发展水平比较快,而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则相对落后。因此,为了推动我国经济体育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合理的调整体育项目结构构成,使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全面发展。3.制约我国经济体育发展的内外因素3.1内部因素3.1.1管理体制单一我国竞技体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这与我国的“举国体制”密不可分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在这种转变“举国体制”的弊端也将会不断暴露出来,成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桎梏。在政府制定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竞技体育管理机制,导致了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组织类型繁多职责不清以及社会化程度较低都成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3.1.2高素质人才匮乏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人才因素却是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可以说当今各国竞技体育的竞争,也无非是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争。我国体育经济的后备人才大部分是由国家专门的体育院校毕业的,因而文化教育成为竞技体育人才的短板。由于学识水平较低,这导致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和教练之间在战术和技术上的沟通存在偏差,针对赛场形式调整战术的能力很差。针对现在竞技体育技术和战术不断革新的现状,竞技体育教育的训练理论也在不断革新。3.1.3项群设置不全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中,我国的强势项目主要有射击、跳水、乒乓球、举重以及体操等七个。但是,在体育大国美国和俄罗斯,他们的夺金项目可以多达15个。几乎涉及到所有体第2页共5页育项目。就此而言,我国离竞技体育大国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想要实现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必须对我国竞技体育项目作出合理的调整,丰富体育项目。为此,我国提出“119”工程,其具体指的是在田径、游泳、水上等项目上进行重点投入,提高这些体育项目的竞争力。这无疑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3.1.4训练体系失衡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属于金字塔型,比例严重失调,这导致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