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景点建设情况调查思考为了给制定沈阳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我市明年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统筹安排,今年以来,我们以筹备世园会为契机,组织民侨外委委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先后多次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和检查;并于10月上、中旬,由市人大民侨外委员会,会同市旅游局组成旅游调研课题组,有重点地对**、东陵、新民等区、县(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一宫两陵”、新乐遗址、棋盘山、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外省市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调查研究表明,总的看,“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各个方面十分重视旅游工作,认真执行《XX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了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步伐,使“一宫两陵”、大帅府、怪坡等诸多传统旅游项目重放异彩,冰雪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与此同时,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管理,极大地改善了投资和旅游环境,从而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自**年以来,旅游总收入以年平均26%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91.7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市gdp的4.6%。这表明,旅游业在我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已经得到确立。对“十五”期间我市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毋庸讳言,目前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与国内旅游业发展比较先进的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更大,主要是旅游名牌精品仍然不多,旅游产业的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旅游经济运行质量仍然不高。要在短时期内将沈阳真正建成旅游强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今后我市怎样进一步把旅游业建成第1页共8页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的目标,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当务之急是制定一个高起点、高水准、高品位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调查表明,目前旅游产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难以形成应有的规模,档次和品位都不够高,首要原因是缺少统一规划和布局。据了解,时至今日,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只有宏观构想,没有一个能够统揽旅游发展全局的总体实施规划。分布在各区、县(市)的旅游资源,包括棋盘山风景区的开发和建设,都是分别在做规划,独立开发利用,且规划大多未按法律程序审批,不断变化,随意更改,这就难免出现对资源的盲目开发、错位开发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项目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近乎无序的被动局面,确保沈阳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建议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在研究制定我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同时,尽快制定符合国际化、特色化、生态化和规模化要求的沈阳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实施规划。(一)要以国际化眼光创新思路。我市“一宫两陵”已经申遗成功;“世博园”也在紧张地施工建设之中,这标志着沈阳旅游业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因此正在或将要涌向沈阳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反思过去,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把所拥有的资源置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去筹划,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视野不宽,思路不清,缺乏大手笔、大动作,致使沈阳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对世界的吸引力并不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沈阳旅游业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以国际化的眼光审视沈阳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际化是一种境界和气度。沈阳在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时,一定要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克服在旅游发展上“无所作为、无能为力”的消极观念和“小打小闹、安于现状”的保守意识,真正树立起发展大旅游、形成大市场、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雄心壮志。第二,国际化是一种标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一定要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规划和设计沈阳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