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读书人的“根据地”】一个读书日是否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阅读现状。近年来,国民阅读水平的降低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全民阅读这个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委员朱永新提出的“设立国家阅读节”又一次将全民阅读推向了“风口浪尖”。在世界读书日普及的今天,国家阅读节能够带来哪些新的意义。而一直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的图书馆人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阅读节的。国家读书日意义深远近几年来,朱永新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广设立国家阅读节,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让阅读成为中国人的日常习惯》中对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意义概括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他对读书日的诠释得到了很多作家以及学者的认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余光表示,他非常赞同朱永新的提案,他认为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阅读节。首先,中国是世界上图书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且极具民族特色。中国图书从载体、用墨、印装到文字,均系自身发明,形成了非常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文化,并对世界的图书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设立自己的阅读节,可更好地展示民族特色。其次是重视经典的阅读。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古训、尊先法的民族,对前人圣贤的道理看得特别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结晶着前辈思想的图书,就不仅具有一种狭义的学术意义,同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经典的出版、阅读与传播应特别受到重视。设立自己的阅读节,可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再者是对文本的尊重。书是读书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法想象,对于读书人来说,没有书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虽然,我们曾有过这样的年代。某些读书人的如痴如狂,正是中国阅读史中最具特色和感人的篇章。设立自己的阅读节,可更好地彰显民族个性。最后是中国阅读传统强调读书为学的首要意义是修身弘道,以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强调读书须求广博,为学须求通达。强调读书为学须“思”、“习”、第1页共4页“行”相结合,正如《中庸》中所概括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勤学苦读,在中国阅读史上,勤学苦读的感人事例层出不穷,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等,这些故事数千年来曾激励过读书人发愤读书,积极进取,其影响至今犹存。但同时,“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等,也是中国阅读传统和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自己的阅读节,可更好地继承优良的阅读传统,形成健康的读书氛围。推动阅读的革命根据地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近些年来,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连续阅读的保障,还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社会阅读。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独有的丰富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等阅读基本理念的中坚。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增设了一个专业委员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以其来推动全国性的阅读活动。一直以来,图书馆为推广全民阅读开展了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图书馆将这些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为推广阅读作出了一些贡献。图书馆人非常明确读书日对图书馆甚至推广阅读的意义重大。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肖希明坦言,无论是世界读书日还是其他什么节日,对于图书馆来说都是一个契机,是推广阅读的契机,也是推广图书馆的契机。首先,由于图书馆的社会职责就是传播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所以图书馆会高度重视和利用读书日的契机,组织各种宣传活动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风气,充分履行图书馆的职责。其次,图书馆通过在读书日期间举办的活动,可以宣传自己,让社会了解图书馆的重要作用,来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和公众形象。第三,图书馆通过读书日举办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内部的管理和活力。由于广大馆员和读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图书馆可以借此机会,集中进行内部整顿,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图书馆的面貌焕然一新,对服务读者和图书馆的发展都有好处。此外,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