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及区位因素。重、难点:重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综合因素分析课堂流程第一步:尝试练习1.(2009·浙江高考)读图,完成(1)~(2)题。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考点二:第三步:填写并理解记忆知识点知识点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商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2)特点: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3)主要功能分区(1)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D.不宜引进该企业(2)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①住宅区特点:城市中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化:有的城市的住宅区出现了和。②商业区分布:多位于市中心、或街角路口形状:主要为点状或中心商务区(CBD):特殊的商业区,可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③工业区特点:其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之间有很强的。分布:靠近河流、、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知识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与,也叫城市地域结构。2.主要模式:模式、模式和多核心模式。3.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和距离市中心远近。(2)社会因素:收入导致的分化;知名度;或宗教(3)历史因素:早期的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4.发展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第四步:变式训练(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2)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第五步:解惑答疑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2009·上海高考)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回答3~4题。3.图中等值线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B.acD.a>b=c4.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5.(2009·江苏高考)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什么?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尝试练习:DA变式训练:CB当堂检测:CBAB答案:(1)A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2)C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