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电和磁知识精讲二一.本周教学内容:第十二章电和磁(二)二.重难点: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2.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三.知识点分析:人们先发明了电池,由电池提供电能。后来又发明了发电机,由发电机提供电能。现在我们所用的电能,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主要来自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开辟了电的时代。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什么是电磁感应,它是怎样发现的呢?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人们受到了启发: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利用磁场能不能获得电流?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这个现象。法拉第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大规模转化。实验1:图1如图1所示,在磁场中悬挂一根导体,把它的两端跟检流表连接起来。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把导体放在磁场中也许会产生电流,让我们试试看,保持导体不动,闭合开关,检流表的指针并不偏转,表明导体中没有电流,我们的推断落空了。可能是磁场不够强,换用强磁体试试看,保持不动,闭合开关,检流表的指针仍不偏转。实在令人失望。我们不能固守一种办法,不妨换一个办法试试看,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但还是没有电流。要像法拉第一样坚持实验。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在磁场中左右运动,检流表的指针这次偏转了!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秘密,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过反复曲折,才能打开真理之门。我们这里遇到的曲折,不过是历史上科学家进行探索的一个缩影而已。磁能生电,这种现象我们是看到了。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现象呢?导体要在磁场中运动。但只是运动并不够,图1中导体上下运动时并不产生电流。原来导体左右运动时切割磁感线,所以产生电流,上下运动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电流。如果导体斜着运动,也切割磁感线,会不会产生电流呢?事实上的确会产生电流。那么,结论是什么呢?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实验2:在上述实验中,导体向左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向一个方向偏转,使导线运动方向反向时,即向右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向相反的方向偏转,表示这两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保持导体向某个方向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把两个磁极对调,使磁感线的方向反向,感应电流也变成相反的方向。这说明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外力移动导体做了功,同时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样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验:如图2所示,把手摇发电机和演示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闭合电路。缓慢摇转大轮,带动线圈在磁场里转动,可以看到演示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起来。图2发电机的电路演示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表示电路中有了电流。指针左右摆动,又表示什么呢?交流电图3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放在磁场里的线圈,两端各连一个铜环K和L,它们分别跟电刷A和B接触,并跟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让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由于边和边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线圈和外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仔细研究图3,可以看出:在线圈转动的前半周(甲乙丙),线圈都从一个方向切割磁感线,因此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改变,都是由A流向B;在后半周(丙丁甲),线圈又从另一个方向切割磁感线,因此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改变了方向,由B流向A。线圈继续转动,电流方向将周期地重复上述变化。这可以从电流表指针的左右摆动看出来。设想每秒钟线圈转一周,电流变化周期就是。这种周期性地改变方向的电流,叫做交流电。甲:线圈开始转动时,边向左运动,边向右运动,导线不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没有电流。乙:线圈转动的前半周中,边向下运动,边向上运动,导线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有电流,这时外部电路中的电流由A到B。丙:线圈转到1/2周时,边向右运动,边向左运动,导线不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没有电流。丁:线圈转动的后半周中,边向上运动,边向下运动,导线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有电流,这时外部电路中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