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过关高分练(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间:4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徐州一中检测一)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项目总计工业农业水利林业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资仓储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其他总额(亿元)427.49248.532.6982.112.830.8164.6比重(%)10058.27.619.237.23.71.1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D.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解析:选C“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表格中工业建设投资所占比例高达58.2%,说明当时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故C项正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表格主旨,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部门发展明显不协调,故B项错误;表格说明的是技术建设的投入,并不能说明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故D项错误。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选A材料中缩减的是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但没有标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减少,故C项错误;由此可以推断出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幅提升,故A项正确;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所以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故B项错误;城市化进程趋于缓慢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3.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财政困难依然严峻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产业结构趋于均衡D.“八字方针”的推行解析:选D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困难的信息,且财政困难不是商业机构人员调整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就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故B项错误;产业结构趋于均衡属于结果,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是“八字方针”推行的结果,故D项正确。4.(2019·海门一模)如图为上世纪50年代,我国某地群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顺口溜所反映的史实()A.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C.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D.反映了民众三大改造的积极性解析:选C材料指的是一平二调,发生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通过“一五”计划,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是通过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一平二调,没有涉及到三大改造,故D项错误。5.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了我国()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正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解析:选C我国的“一五”计划是1957年完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工业发展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制由私有发展到公有,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6.(2019·扬州中学)如图是一幅反映劳资协商、克服困难的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近代民族企业中B.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C.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家经营企业中D.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解析:选B劳资协商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私营企业资本家和工人协商的事情,这一事件可能是1953~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改造资本家,故A项错误;国营经济不存在劳资协商问题,故C项错误;中外合资不是私营企业,故D项错误。7.(2019·淮安、宿迁质检)1958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