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2014·北京高考]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根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贵族、教士和平民在当时国内形势的推动下都主张制定新宪法,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故选C项。平民主张制定新宪法,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初期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废除君主制,B项表述错误;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9世纪初,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789年”明显不符,排除D项。答案:C2.[2014·广东高考]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政体的相关问题。A项意思是议会权力过大,不符合德国议会无实权的情况;B项的意思是君主只能把事情交给议会处理,自己不能决定,也不符合德国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情况;C项的意思是三权分立,亦不符合德国的情况。D项包含的信息有:上下两院,君主的权力非常大,符合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故D项正确。答案:D3.[2014·江苏高考]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解析:A项说法错误,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B项说法错误,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名存实亡;C项说法错误,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在德意志帝国,帝国皇帝掌握行政、军事等大权,使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得以保持,D项正确。答案:D4.[2013·课标全国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解析:19世纪晚期,掌握德国政权的是容克地主,民主改革会削弱他们的政治特权,这是他们极力反对政治改革的原因所在,因此,答案为A项。19世纪70年代,德国实现统一,B项不符合史实。经济发展推动人们提出政治改革诉求,C项错误。19世纪晚期,德国的对外战争并不频繁,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答案:A5.[2013·北京高考]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解析:1871年德国统一后,实行联邦制。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A项说法正确;帝国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帝国政府对皇帝负责、帝国首相由皇帝任免,故B、C、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师说高考][仿真练习]1.[2014·襄阳调研]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主要()A.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B.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C.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D.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政体的变动及其解决方式。1870年以前,法国政局动荡、政体频繁更迭。1870年后,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利于经济发展。答案:C2.[2014·湖北联考]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