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VIP免费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_第1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_第2页
《集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04页。设计理念: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于三年级学龄段的孩子而言比较陌生,本课在设计上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抽象的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感悟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4.培养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教具准备:课件姓名卡呼啦圈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外婆、妈妈、女儿)师生互动,手指演示。期待生成:一个人代表了两个身份。(板书:既…又…)[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悬念、理解感受、鼓励猜想、引发多元思维。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既…又…”实现学科间整合。]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课件出示本班喜欢学生的名单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找数学信息。出示呼啦圈,进行游戏。音乐1美术1.生站圈。游戏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个圈中总少了一个人,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等两个呼拉圈交叉后,问:喜欢2项一共有几人?(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请学生解释)(板书:重复)2.画圈。(板书:音乐美术)请刚才站圈的同学按你站的位置贴名字。3.理解集合图、明确各部分的意义(1)如果孩子都贴对了。(请生解释)(2)喜欢2项的孩子有不知道怎么贴的情况,师引导贴。提示:红圈里的部分表示参加……,蓝圈里的部分表示参加……,中间交叉重叠的部分表示……(引出“既……又……”的说法)4.列式计算。尝试独立解决。指名说说算式中各数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预设板书:4+3-1=64-1+3=63-1+4=6)5.对比分析,介绍维恩图,提示课题。(板书:集合)集合图与表格比较,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纠正经验偏差。感受集合思想,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理解重复的本质意义。]三、巧设练习,巩固提升第104页例题修改题[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化新知,既重视了新知识的应用,又加深了学生对集合图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四、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