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8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VIP免费

18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_第1页
18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_第2页
18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贺兰回小王彩霞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8个会认字,学会8个会写字,一个多音字“壳”,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4.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5.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深入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教学方法:以读促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在朗读中促进学生感悟,体验语言文字,积累语言素材。教学准备:图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1、谈话激趣,引出中心句。2、揭题导入,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感知课文内容。1、学习生字,新词,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出示“学习指南”:⑴、借助拼音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闯关游戏,检查初读情况:第一关:我会读,我还会组词。眠蝙蝠壳蚊蛾避欠第二关:我能读好句子它们干什么呢?逮蚊子、夜蛾之类的昆虫吃。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找个偏僻、昏暗、可以躲避风寒的山洞或者屋檐,集体睡眠。第三关:我会积累千里迢迢三五成群昏昏沉沉金蝉脱壳3、学写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睡眠?它们各以怎样的方式睡眠?回答问题然后完成填空。我读懂了:课文以种动物为例,介绍了动物的“睡眠”:蝙蝠;海参;蜗牛,说明动物“睡眠”是为了,但又不全是为了。过渡,随机贴图片。三、精读、探究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蝙蝠的睡眠特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的1—3自然段,用“_”画出写蝙蝠睡眠原因的句子;用“~”画出写蝙蝠睡眠方式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2、学生自学。3、汇报、交流。(1)探究课文中是怎样介绍蝙蝠睡眠的原因的。(板书:原因)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怎么办呢?是躺着等死,还是像大雁、燕子那样,千里迢迢飞到温暖的南方去?都不是。蝙蝠采取“睡眠”的办法。指名读这段话。师生对读这段话。引导学生发现设问句,练读设问句。引导学生理解“千里迢迢”。现在,你知道蝙蝠睡眠的原因了吗?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板书:缺少食物)2、过渡:蝙蝠由于缺少食物,而选择了睡大觉。课文不仅介绍了蝙蝠睡眠的原因,对于蝙蝠睡觉的方式,课文也作了生动细致的描述。(板书:方式)指名介绍蝙蝠睡眠的方式。随机出示:“它们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1)师引读。(2)蝙蝠是单个单个睡大觉的吗?是怎样睡的呢?(引出关键词“倒挂”、“成团成簇”。)(板书:倒挂)出示鲜花图:帮助学生理解“成团成簇”。引导学生观察蝙蝠图,进一步理解“成团成簇”。再读这段话,读的时候注意“既不是……也不是……而是”这组关联词的用法。作者通过“既不是……也不是……而是”这种句式将蝙蝠睡觉的方式介绍得十分生动形象。学着用这组关联词来说一句话。3、课文除了介绍了蝙蝠睡眠的原因和方式外,还介绍了什么?(睡眠的时间:一睡就是四五个月)(板书:时间:长)出示: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这句话,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四、结课。五、作业。把蝙蝠睡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二、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2)老师总结。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