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东区学生食堂工程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规划设计说明一、引言1、在丽水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城市传统和充满文化背景的地域内,以何种设计方式展现校园建筑的地域性创造一个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校园。2、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丽水学院东校区,场地的东侧和西侧都有一条校园道路。3、针对目前国内广泛流行的“重空间\形式,轻文化\生活”的校园模式,应当采取何种设计理念与空间方式才能正确表达与校园建筑间的融合。4、如何利用现有自然条件与校园进行有机融合,使之形成恰当的尺度和密度,在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能够应对校园未来的发展。二、项目概况丽水学院东区学生食堂位于丽水学院东区校内学生公寓3#--6#楼以西,总用地面积48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50平方米(不包括地下室面积)、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框架结构。绿地率约35%,项目总投资1949万元。三、设计依据1、招标文件及设计招标文件答疑2、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图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现行的有关国家政策、标准、规范及地方基本建设规定。四、建设条件(1)地域优势:基地比较方正,有利于基地内建筑的规划与功能的布置。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较为方便,有益于广大师生的生活配套。场地西北略高,东南稍低,相对高程较小,场地与西侧道路有一定的高差。(2)景观优势: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空气质量好,适宜建设食堂。(3)交通优势:项目位于东校区地块的中心位置,交通条件较好。六、设计目标丽水学院东区学生食堂应建设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生食堂,实现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1、有机合理、分区明确的功能布局本案将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结合同步进行。摒弃陈旧的几何构图,以富有动感和张力的构成手法,将单体组合为完整有机的系统。单体体型间相辅相成,功能上相互照应。食堂共设三层(地下一层),一层为自选式餐厅,二楼为风味式、西式快餐、清真(民族)餐,三楼为点菜式就餐模式。地下一层为购物超市及辅助设施用房。各个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此方案通过建筑合理的有机布置,创造出一个尊重环境,以人为本,具有浓郁生活氛围的建筑精品。2、简洁大气、多元复合的建筑形象整体校园将传统元素引入单体建筑的设计当中,在追求建筑、空间及环境和谐的前提下,努力追求富有清新淡雅的建筑空间及建筑形象。立面设计的处理上通过材质的变化和对比,给人以亲切之感,同时感受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整个建筑群体通过构架1的处理,材质的颜色以及墙面与玻璃的对比,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结合体现出来。通过虚实对比、韵律节奏等多种建筑手法,使建筑立面在丰富中不失大气,宏伟中不失典雅。3、刚柔并济、内聚外放的空间景观整体布局强调建筑空间感的连贯性,根据场地特点,在建筑轴线、景观轴线上设计室内外空间,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根据学校的建筑特色,将理性与感性结合,由规则式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将建筑内外空间的渗透、伸延与融合、美感与舒适作为空间塑造的重点。彰显标准的新型生态式校园,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4、人车分行,便捷有序的交通流线合理组织内外交通。外部交通体现人车分流的原则,兼顾各功能分区的有机联系,使车辆进出有序,停车便捷,避免人车交叉的干扰。内部人行环路,结合景观铺地,形成明晰的人流环路,广场节点的设计,也很和谐的渗透到交通与建筑的联系中。七、交通流线在此地块共设有4个出入口,其中南侧的入口作为食堂的主入口。东侧为次入口,便于人员的分流同时解决就餐高峰的拥堵。北侧为食堂的材料入口,便于后勤车流的装卸货,西侧利用地形的高差作为地下超市出入口。考虑到生活区就餐人员的众多,在基地的北侧布置大量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这样合理的运用了空余场地。同时也不会破环整体环境的连续性。八、平面布局地下超市:地下室以超市的经营模式布置流线,同时配备食堂的辅助用房(水泵房、消防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