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新理念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己近20个年头,这份美好的工作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次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回回与学生的心灵碰撞,都让我的生命多了一份惊喜,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期待。我惊喜于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幸福于学生无尽的求知热情,更期待着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这里,就我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新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一、新课程下,美术教师角色的变化美术课堂教学中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教师不能总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形象,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需要和发展,走下讲台,放下架子,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这并不是说要打破班级授课制,而是要改变教师在班级中知识传授者的形象,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特别是美术课,本来就是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完全可以去探索更大的教学空间,寻找到更适合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教学形式。二、关注学生需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以前我们美术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循规蹈矩的做法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应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就要求美术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而且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三.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学生喜欢被表扬,其实从初中生的心理角度来说,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搭配的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往往一句简单的平常的话会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惯常在哑雀无声,坐得笔直的人群前讲话或传达指示,还不容别人有什么异意,或当堂与你进行辨论。而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作为教师则要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美术教学,还要激起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美术课里,应该允许学生画得不象,因为在这里面可能有部分学生的作品带有个性的创造性,不要象其它学科一样有什么固定的答案。如果你一味地追求作品的“象”,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而说了他,那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挫伤,再说初中生的自尊心要比小学生要强得多,思维要比小学生开阔些,一方面打消了他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打消了他创造的积极性。五、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