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设计兰州市榆中县周前学校张小琴【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87-p88的内容和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教学难点】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梳理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王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看大屏幕。(请一名同学读日记)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吃过早餐,又从抽屉里拿了9角钱,因为今天是爸爸的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师:你们笑什么?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整理呢?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得整理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完善。(一)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讨论、复习)(1)你整理了什么单位,是计量什么用的?(2)常用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3)特别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地方?三、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11、长度。(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2、面积。(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4)它们之间的进率。3、体积、容积。(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4)进率。4、质量。(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估一估。老师的体重大约是多少?5、时间单位。(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补充:季度、旬、星期。四、课堂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1)一辆卡车每小时行50()(2)教师占地面积约是48()(3)小明的爸爸身高170()(4)一块橡皮重25()(5)一个冬瓜重4()(6)地球绕太阳行一周需要365()(7)刘翔110米栏成绩约为13()(8)一把直尺长20()2、判断(1)小明的身高是156分米。()(2)半径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3)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4)小明画了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5)每个人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3、改写(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