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单元结构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单元2个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增强策略意识,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为进一步学习假设策略以及下一册的转化策略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因为,替换策略,其本质就是假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难点是使学生明白怎样替换及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预习案:1.720毫升果汁倒满3个大杯,平均每1大杯容量多少?2.720毫升果汁倒满9个小杯,平均每1小杯容量多少?导学案:一、交流预习单。订正1、2后追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除法?(都是已知总量和份数,求平均数。)这两题中都有几个未知数?板书:(一个未知量)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相关经验题目里只有一个位置量我们求得既快又对,若一题里有两个未知量,我们该怎么解决呢?(逐步出示两幅天平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师:(指图1)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从图中你能看出1个苹果的质量和1个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1个苹果的质量是1个梨的2倍。生:1个梨的质量是1个苹果的1/2。(出示天平图2)师: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吗?(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师: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时,大家用到了“换”的方法,这是数学中解决问题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替换。(板书)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一个叫曹冲的小朋友,就用替换的策略演绎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师: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质量的?(出示图片)三、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今天我们也来利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图文呈现倒题,引导分析)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这题有几个未知量?(二个未知量)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师: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师:现在能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师: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互相说)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示意图来,然后根据示意图,再列出算式计算。(生画图、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指名板演一起交流黑板上的答案。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替换价值师: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进行检验?(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而体会检验的全面性。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同时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即:①看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容量是不是一共720毫升;②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师: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生:运用了替换的策略。师:大杯和小杯为什么要替换?生:因为有两种不同的杯子,不替换就不能算出答案。师:我们是根据哪个条件进行替换的?生: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进行替换的。(生讨论交流,从而明确:替换的目的就是把两种量与总量之间的复杂数量关系转化为一种量与总量之间的简单数量关系)四、灵活应用,巩固替换策略(师改变条件:大杯是小杯的4倍)师:现在可以怎么替换?(先统计大杯换小杯的人数,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